老有所養要先老有所知

時間:2012-11-06 13:26   來源:羊城晚報

  報載:到2015年廣州老年人口預計將達140萬人。又載:按照廣州市《民生幸福工程》確定的標準,到2015年全市養老床位應達到歐美國家平均每千名老人40張床位的水準,即擁有5.6萬張養老床位。所以,全市12區、縣級市在加大投入要新建、改建一批區級養老院。其中,從數量上看,現有戶籍老人121917人的白雲區,目前養老床位數則已達到2015年規定的標準,有10957張。

  不過,城中的老齡人口數量和養老床位數量分佈是不均衡的。目前一方面有些養老院床位數有缺口,另一方面有些養老機構卻住不滿。結果全市養老機構入住率僅為67%。“養老床位有的區沒得住有的區沒人住”———管理部門頗為這種現狀慨嘆並焦急。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養老需求愈益增大,公共投入和資源、政策支援也日需增加,已成必然趨勢!養老機構入住不平衡的問題,實際上不僅是個結構問題,更主要的恐怕是資訊資源流通不暢所導致的,君不見百姓找養老院“一床難求”的新聞常被訴諸報端嗎?

  在我們這個城市,商業資訊非常發達。因利之所在,故行行業業無不趨之若鶩,其傳播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看看二手房買賣租賃的資訊傳播就可見一斑,連街頭的士多小販,都有可能豎牌告示;至於飲食百貨,更有人掛牌行街,做專業的流動廣告。只要事涉買賣,資訊可説是信手拈來,舉目便知。然則,像養老服務之類的公共服務資訊,能夠諮詢的管道,真是少之又少,除了傳媒上斷斷續續的只言片語,想畫一張全面的“廣州市養老服務路線圖”,跟寫篇博士論文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差不多,要讓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也曉得這些,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

  從社會保障角度看去,有關部門這些年的惠民工程做得不少,但對惠民工程的宣傳,往政績上報著力的功夫花得多,往市民服務指引方面做的工作就少,結果,資訊不對稱的狀況,便令人擔憂。就比如養老院的床位問題,一個普通市民,從何得知哪個區哪個老人院還有養老床位呢?就是網上辦事大廳上也沒有啊!能不能有個動態的平臺,告訴人們城中每個養老機構的養老床位的變化情況呢?

  應當站在百姓的角度,在城市的街道居委等辦公場所,並運用一切可運用的手段,儘快統籌公佈必要的養老需求保障資訊,讓百姓們清楚知道自己應該或者能夠享受到的福利;而對於老人,則更應當探索和嘗試給他們一個合適方便的管道,獲得更多更全面更細緻的公共或準公共服務資訊。城市管理中倘若公共服務資訊傳播手段能夠做到無所不用其極,百姓們的幸福感,一定會更無以復加。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