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經費”當“有疑必答 有責必究”

時間:2011-07-18 15:32   來源:大連日報

  截至7月15日,已有24個中央部門公開了“三公經費”。其中,交通運輸部公車費用最高,佔總額的80%;商務部因公出國費用最高,佔總額的94%;而科技部公務接待費最多,佔比達42%。

  在國務院“大限”之後半月余,一部分中央部門的“三公經費”姍姍來遲,但仍有過半的部委羞答答守口如瓶。自5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向社會公開“三公經費”後,有關“三公”數字的猜想就成了全民熱身的數學題。花了多少、花在哪兒、誰節約、誰奢靡……無論從尊重公眾知情權或完善公共行政體制而言,以上問題都不應該是謎語。

  及時公開的該表揚,遲滯公佈的要批評,拖延不理的當問責。這既是公共社會的常識,也是維護行政權威的必須。然而,在已經公佈的紛繁數字中,仍有不少細節令人浮想聯翩——最近的7部門單位,選擇了臨近週末的時間公佈,不少網友揣度:會不會因為週末關注度小,“挨罵”的可能性小了,公佈的時間才選得如此“藝術”?

  2010年的決算、2011年的預算,這項工作的效率再低,也不會超越第一季度。為什麼把確切的數字掏出來曬曬就這麼難?是準備打扮好了再見人還是怕數字本身就很嚇人?就已經公佈的數字來看,商務部出國費用佔比最高達94%,其新聞發言人回應稱,這與商務部的工作性質有關,與中國在國際格局中不斷演變的地位有關;科技部公務接待費佔比最高達42%,科技部表示,近年來國際科技合作在國家總體外交工作、推進自主創新戰略中日益發揮重要作用,科技部公務接待費用中外事接待費佔很大比重……兩個部門的説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無非是説國家進步了,朋友多了、應酬多了,出國啊吃請啊也就上去了。理由不是不能理解,但為什麼一個是出國花錢多、一個是在家接待花錢多?更大的問題是,國家進步了,也不只你商務部、科技部有朋友,其他各部門也都沒閒著,為什麼他們的出國與接待費用不至於高到類似比例?

  還有諸多值得玩味的細節:如,交通運輸部公車費用是24個部門中最高的,據説是因為交通安全監管、應急搶險保障等任務增多和燃油成本上漲。但這個理由放在任何一個中央部門似乎都能成立,那麼,憑什麼交通運輸部是“公車之王”?再如,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每人平均“三公經費”5093元,衛生部每人平均“三公經費”470元——論其在經濟社會中的地位與效能,智慧財産權局與衛生部每人平均三公支出如此懸殊,實在令人費解。

  所有的問題,説到最後就是一個“標準”的問題。不管哪個部委、不管哪個單位,“三公經費”本身無原罪,行政成本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支出,問題是不能説花多少就花多少、想怎麼花就怎麼花。就此而言,“三公經費”僅有一個數字還是不夠的,還得經得起細化、受得住推敲,不能總用“部門的特殊性”來搪塞支出中的迷局。

  錢是財政的,財政是納稅人的,而權力又是人民的——無論從哪個角度説,“三公經費”考辯上的“來來往往”,都應該有些剛性的舉措,確保“有疑必有答,有責必得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