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公”公開能否向審計署看齊

時間:2011-07-13 15:33   來源:西安晚報

  國家審計總署近日公佈了去年“三公經費”預決算和今年“三公經費”預算情況。數據顯示,去年決算數為2488.79萬元,其中公務用車購置及運作費1229.65萬元,平均每輛車運作維護費用5.41萬元。在公佈的各項數據中,審計署做了比較詳細的説明。這也是迄今為止中央單位中公佈“三公經費”最詳細的部門。

  從科技部到教育部,從國家文物局到中國工程院,看完幾個部委公佈的三公消費清單後,審計署的確讓人眼前一亮——前面幾個部委公開的帳單都比較籠統和模糊,含糊不清的數字,簡單的介紹,讓人看不懂。而審計署的則詳盡多了,不僅有一個總體的因公出國的費用,還有派了多少團,多少人出訪。不僅有公務用車的總體花費,還有添車花了多少錢,養這些車花了多少錢,平均每輛車運作維護費,還有具體的花錢原因。

  納稅人不僅看得懂審計署的這個帳單,而且通過解釋和説明,也能夠接受和認同這些花費。雖然審計署的公車消費比較高,甚至在三公消費中佔到了近一半,但審計署給出了理由,稱主要是因為“審計機關沒有配備業務用車,審計時,為解決審計人員的交通問題,使用公務車接送審計人員”——這樣的公車使用公眾是能接受的,審計要想保持獨立,起碼在用車上須保持獨立,如果坐被審計單位的公車去審計,結果可想而知。這樣的公車消費即使比較高,但高得有理由,能夠説服人。所以,與其他部門帳單公開後引發質疑不一樣,因為審計署的這種透明與坦誠,很少有人質疑他們的三公消費,多是對“詳盡説明”的讚譽。

  這説明,公眾並沒有戴著有色眼鏡反對一切三公消費,只要有能站得住腳的理由,只要公開透明,公眾並不會苛責苛求,而會接受這種必要的行政開支。公眾反對的是那種花得不明不白且遮遮掩掩,用一筆誰都看不懂的賬來忽悠公眾,借著“三公”名義揮霍浪費,沒有節制且不受監督的開支。

  審計署的這個詳盡的三公消費帳單,樹立了一個透明和坦誠的典範,但我們擔心,這會不會成為一個孤獨的樣本?

  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缺乏制度規範,審計署能夠這麼做,是出於一種自覺,而沒有制度強迫審計署必須這麼公開。中央雖然要求各部委必須公開三公消費的預算和決算,但只是一個原則性的要求,並沒有細化的要求和詳盡的規範。因為沒有先例,到底怎麼公開,公開到什麼程度,細化到哪些支出和項目,都沒有硬性指標,只能自己去把握。審計署之所以公開得這麼詳盡,主要因為審計署的主要工作就是審計其他部門在財政經費使用上的問題。如果這個專門審計其他部門的部委,自身在三公消費的公開上都不做得公開透明一些,都不能詳盡地公開,都不能用清晰的數字自證清白,怎麼能取信于公眾和有資格去審計其他部門呢?

  正是在這種無形的道德自省和“自我審查”的壓力下,審計署拿出了這樣的帳單,盡可能地細化支出,並於民眾質疑之前給出了解釋。可是,其他部門並沒有審計署這種“專門審計別人首先要自證清白”的道德壓力。我們希望,審計署的帳單不會成為一個孤獨的樣本。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