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選火爐城市要不要“熱烈祝賀”?

時間:2013-07-18 09:33   來源:檢察日報

  “新的30年(1981年至2010年)全國高溫呈現增多趨勢,華南地區高溫日增幅最明顯,廣州增7.7天、福州增5天、海口增5天。另外,內地最新三大火爐分別是福州、重慶和杭州。福州為中國內地省會級城市的高溫王者,超過了重慶,成為內地大城市第一火爐。”中國氣象頻道官方微博日前發佈內地“四大火爐”新排名,引來各方關注(7月16日《揚子晚報》)。

  曾幾何時,作為民間説法的“火爐”並不被官方所認可,因為這明顯與地方政府打造宜居城市的宣傳相悖。舊的“三大火爐”重慶、武漢和南京,都曾鄭重其事地宣佈拒絕“火爐”稱號,甚至還召開新聞發佈會,禁止媒體報道使用“火爐”稱號。如今風水輪流轉,“火爐”反成了緊俏貨,令人啼笑皆非。比如從火爐前三跌至前十的南京,“冷暖自知有木有”之類的網友評論足以體現怪怪的醋味,就連南京氣象官方微博,也很有些不服似的表示“排名神馬都是浮雲”。

  眾所週知,火爐排名本身談不上真正的科學性,至少,它只考慮了省會城市,而其他中小城市完全有可能比省會城市更熱。在全國那麼多城市中間,不可能非常科學地分出個“誰比誰更熱”來;相反,身處火爐中的體驗儘管各有不同,炎熱本身卻是趨同的。火爐城市本身並非什麼榮譽稱號,“冠軍”爭奪戰竟然如此激烈,以至於誰也不服誰,除了説明這些地方其實都很炎熱之外,不得不説也是一種城市形象饑渴症。

  想起來兩個“典故”,一個是周星馳電影裏的“誰敢比我慘”,另一個是地方政府“熱烈祝賀”自己成為國家貧困縣的宣傳標語。各地網友爭奪火爐稱謂很有點“誰敢比我慘”的意思,説白了就是一種高溫福利訴求——城市宜居環境能不能變得更好,能不能少砍樹多種樹,高溫福利能不能從紙上走入現實,諸如此類;而對某些地方政府而言,從當年避之唯恐不及地摘帽,到如今為當選火爐而興奮搶帽,不難看出“熱烈祝賀”的味道。

  雖然火爐的帽子並不如貧困縣的帽子來得“實際”,但畢竟也是一種有效的城市宣傳;這年頭,所謂經營城市,管它什麼名,反正有名總比沒名好——有網友已經代其想好了廣告詞:xx,一座熱情似火的城市。更何況,就火爐城市的官員而言,火爐帶來的還不只是名氣,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福利——君不見,武漢、南京等老牌火爐城市,乃至江蘇13個地級市政府機關,夏季上班時間都只有6小時,比國家法律規定整整少了2小時。

  這個意義上説,當選火爐城市大概的確是值得“熱烈祝賀”一下的,甭管當選或沒當選火爐城市的市民,是該為此感到自豪抑或憂傷。(舒聖祥)

編輯:顧文婧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