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排毒”,不能公佈了事

時間:2013-07-10 14:20   來源:廣州日報

  前天,廣州市環保局公佈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污染源監督性監測結果。問題最嚴重的是五金企業以及電鍍企業,其中一電鍍廠一季度廢水總鉻含量超標274倍,一五金企業一季度廢水總鉻含量超標222倍。廣州市環保局相關人士表示,只要超標就是違法,違法就一定會受到處罰。

  昨天還有一條和環保相關的趣聞,説的是環保部部長周生賢自嘲環保部,“我聽説世界上有四大尷尬部門,中國的環保部就是其中之一。”環保部何以成了四大尷尬部門之一?原因不外乎是:一、環保工作涉及部門很多,許多職能出現交叉重疊;二、環保部門很多時候難以“硬”起來,對超標排污企業的處罰多是隔靴搔癢。

  職能交叉重疊難免出現監管漏洞,像賀江廣西境內爆出鎘、鉈超標污染事件,當地環保局副局長楊中雄隨後向公眾道歉:“我們存在監管不力的漏洞,表示深深歉意”;執法“硬”不起來,企業就會明目張膽地排放廢水、廢氣以及重金屬。像廣州市環保局公佈的排污監測結果就顯示,不少企業都是超標的“熟面孔”,一季度排污超標,二季度仍然超標。更令人吃驚的是,從化一電鍍廠排放的廢水中總鉻含量超標達274倍,這些“毒水”是否流進了流溪河?進而成為流溪河被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

  環保局雖然説了,超標就是違法,違法就一定會受到處罰。但怎樣處罰,遺憾的是,公佈的文件中並沒有透露。倘若只是象徵性地對排污企業進行罰款,恐怕在第三季度還會見到超標“熟面孔”。要知道這些都是國控企業,環保局想嚴懲似乎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前不久本報報道了流溪河的污染情況,結果環保部門開出的罰單只是責令停産,停止廢水排放,並處10萬元罰款。對分佈在村裏的中小企業只是罰款10萬元,可想而知對這些國控企業又能開出什麼樣的罰單?

  其實不獨廣州如此,公安部昨天公佈的昆明“牛奶河”污染等四起污染大案,負有監管責任的環保部門該承擔何種責任,根本沒有提及,而每一起污染大案背後都有環保部門的失察失職之責。對“帶毒的GDP”,作為地方政府下屬的環保部門,如何“硬”起來,敢於説“不”,進而擺脫其尷尬角色,不但考驗著環保部門,對地方發展也是一道必答題。以此而言,此次不但要公佈污染排放企業名單,還應讓污染排放企業付出沉重的代價,甚至要敢於讓那些國控污染大戶企業關門。(子在淵)

編輯:張禦舲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