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手杖”扶助失獨老人

時間:2013-03-26 14:33   來源:人民日報

  從情感和物質等多層面確保這些老人安度晚年,做好幫扶“第一責任人”,是各級政府面對的挑戰,也是應盡的義務

  “年輕生命的飄逝,帶走了年邁父母的寄望,留下了無盡思念和養老難題。”隨著我國首批獨生子女父母步入晚年,一個人數漸增的特殊群體——失獨老人,日益進入公眾視野。近日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每年新增“失獨家庭”7.6萬個,截至去年,全國範圍的“失獨家庭”已超過100萬。這意味著,有近200萬老年人因為失去子女而面臨養老、醫療、心理等方面的困難。如何讓他們老有所依,成為當前社會關切的話題。

  有人説,失獨老人屬於“苦難老人”,有精神痛苦也有生活困難。今年兩會上,一位全國人大代表講述了清華大學教授潘妙良的遭遇,讓人唏噓。獨子因心臟病離世後,哀傷的老教授將兒子吃剩的半個饅頭封存留念。後來,孤苦的老人賣掉房子去住養老院,卻因無子女簽字而被拒絕……

  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一項專題調研發現,失獨老人普遍存在經濟狀況不好、心理健康狀況較差、患病率較高和照料資源缺乏等特點。一半以上的失獨家庭達不到當地平均收入水準;70%—80%的失獨父母存在精神創傷或心理障礙,近半數患有抑鬱症,慢性病患者超過六成;生病或年老時,或相依為命,或多靠鄰居幫忙。

  這些問題,説明幫扶失獨家庭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經濟扶助、醫療救助、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等多個領域。近年來,從推出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特扶制度,再到提高特扶標準,國家陸續推出扶助政策,但是,系統的制度化幫扶措施亟待建立,各地幫扶措施還存在標準不高、形式單一、覆蓋面較窄等問題。

  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新組建的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其主要職責包括:統籌規劃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服務資源配置,監督管理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負責計劃生育管理和服務工作等。面對老齡化社會到來、失獨問題凸顯,人口計生部門需要履行起民生關懷的新職能,優化配置服務資源,打造多方協作機制,建立和完善制度幫扶,為失獨家庭建立兜底的保障網路,兜住這一特困群體的基本生活。

  我國計劃生育30多年來,廣大民眾積極響應基本國策,用一代人的時間實現了發達國家上百年完成的人口再生産類型轉變,拆除了人口爆炸“引信”,有力地助推經濟騰飛。不少家庭尤其是獨子夭亡的計生家庭為此做出巨大犧牲。從情感和物質等多層面確保這些老人安度晚年,做好幫扶“第一責任人”,是各級政府面對的挑戰,也是應盡的義務。但願通過改革,我們的制度幫扶能夠早日撐起保護傘,為失獨老人安度晚年提供一把溫暖的“手杖”。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