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時代的正能量

時間:2013-03-19 12:57   來源:中國青年報

  “青春啊,永遠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屬於這些永遠力爭上游的人,永遠忘我勞動的人,永遠謙虛的人。”這是雷鋒19歲時在自己的日記裏寫下的青春感語。近來,讀總政治部組織部新編寫的《永恒的豐碑——雷鋒日記和雷鋒故事集》,一氣讀來,時時處在感動之中。

  雷鋒精神凝練而深刻,而雷鋒的人生成長過程,是豐富而生動的。這本書的特色就在於既見雷鋒之“精神”,又見雷鋒之“人”,在慎重挖掘、細緻整理雷鋒史料的基礎上,獨具匠心地將雷鋒日記和雷鋒故事輯錄在一起。

  雷鋒是青年人,他的日記有著青春的印跡,他的故事有著青春的色彩,他以短暫的一生為青年人樹起了一座思想道德豐碑。幾十年來,時代在變遷,環境在變化,“雷鋒精神沒有過時”,它陪伴了一代又一代青年的成長。讀《永遠的豐碑》,一個深切的感受是,且不説雷鋒精神豐富深厚的內涵,僅僅雷鋒這既精彩傳奇、又質樸平凡的一生,就是一曲青年人不斷挑戰困境、超越自我、勵志成長的壯麗詩歌。及至今天,雷鋒短暫而輝煌的人生,對當代青年的成長進步仍然具有啟迪和借鑒意義。

  雷鋒有著崇高的理想追求。雷鋒的理想主線正如他日記中寫下的“我覺得要使自己活著,就是為了使別人過得更美好”。“一滴水只有投入大海才不會乾涸”,雷鋒胸中始終激蕩著強烈的愛國心、報國志,自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國家與民族的前途命運聯繫起來,每次從業選擇都是為了把青春奉獻給“祖國最壯麗的事業”。當代青年學習和踐行雷鋒精神,首先就是要學習雷鋒積極的人生追求和崇高的理想信仰,把個人的奮鬥奉獻與實現“中國夢”的願景結合起來,在服務社會中實現人生的價值。

  雷鋒有著勤奮的學習精神。“不學無術的時候,對任何人,都無所幫助,也不會帶來利益”,雷鋒一邊在日記中反覆告誡自己,一邊發揚“擠”和“鑽”的釘子精神,勤奮讀書。在雷鋒的日記中,許多片段是他讀書和閱報的摘錄,或是他的讀書體會感想;在雷鋒的故事中,許多畫面都是他勤勉好學、刻苦鑽研的場景。正是這些精神交流,使他的思想得以昇華,人生的寬度、高度和深度得以拓展。在農耕時代,一個人讀幾年書,就可以用一輩子;在工業經濟時代,一個人讀十幾年書,才夠用一輩子;到了知識經濟時代,一個人必須學習一輩子,才能跟上時代前進的腳步。當代青年身處知識經濟時代,學習的任務不是更輕了,而是更重了,更迫切了,更加需要以雷鋒為楷模,學習他以書為伴,在日積月累中達到學以致用、用以促學、學用相長。

  雷鋒有著強烈的進取意志。雷鋒的人生道路遠談不上一帆風順。幼年家境淒冷,連失親人,7歲成了孤兒,但窮困、苦難和挫折,始終沒有消磨掉他的主動精神和進取意志。曾渴望走進中學課堂,在未能如願時不消沉、不怨艾,堅信求學無門、腳下有路。身體條件沒有優勢,還缺少一張家鄉政審表,硬是憑著忠誠、執著,打動了送兵領導、接兵幹部,雖一波三折,但最終如願穿上軍裝。智者的機遇是把握到的而不是等待到的。靠著理想、堅韌和勤奮,雷鋒主宰了自己的命運。人生路上,雷鋒在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精一行中把握機遇、贏得機遇,始終保持著持久不衰的創造熱情,洋溢著奮進向上的樂觀精神,在平凡的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成績,從而不斷拓寬自己的人生平臺。今天的青年,少了苦難和磨練,多了時代給予的機遇和幸運,更應用心血和汗水把人生的路越拓越寬。

  雷鋒有著深刻的自我省察。未經省察的人生沒有意義。閱讀雷鋒的日記,時刻感受到一顆年輕而敏感的心靈,對自己內心的省察。雷鋒善於發現身邊人的優點和長處,懂得感恩。正是把幫助別人當作一種感恩,看到別人快樂,雷鋒就會油然生起幸福感。更為可貴的是,雷鋒嚴於剖析自己,不拒絕批評,不放棄使自己糾正錯誤、提升境界的機會,常常反躬自省,把生命當作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

  雷鋒有著鮮明的青春特質。懂得生活的人,往往會把人生的每一段時光都雕刻得精緻而有韻味。雷鋒和其他青年一樣熱愛生活,有著和平常人一樣的愛好和興趣。他喜愛文藝,多才多藝,寫詩詞、説快板兒、吹口琴,樣樣能幹,是個難得的文娛骨幹。他曾懷揣著“作家夢”,癡迷詩歌,筆耕不輟。雷鋒還有著和平常人一樣的情感世界,當代青年身處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學習和傳揚雷鋒精神,更要學習雷鋒身上的青春特質,熱愛生活,培養至真至善的情感,編織絢麗的青春。

  實現“中國夢”,既需要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也需要高度繁榮的精神文明。向雷鋒學習,傳遞人生的正能量,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者,做社會主義道德規範的實踐者,做良好社會風尚的創造者,這是當代青年應有的理想和追求。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