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正能量——每個人都是時代的鋪路石

時間:2013-03-04 15:15   來源:工人日報

  3月的北京又到了“兩會時間”。

  “陽春三月,中南海紅墻外的白玉蘭又將綻放。”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梁衡先生在他的部落格上寄語今年兩會“改進作風,調查研究,謙虛謹慎,如履薄冰”。這是一個老代表對新代表的期待。在他的眼裏,這個“一年一度的國是大會”也是一次人才盛會和展示人心的大會。

  轉會風改作風,講真話説實話,此前各地兩會釋放的新風,使得民眾期望全國兩會開出求真務實、銳意改革、凝聚正能量的效果。“不斷反省,不斷努力,從每一個‘我’改進作風起,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心態釋放出正能量,家國夢想並不遙遠。” 作為一名新代表,中建五局有限公司董事長魯貴卿的這種履職思考,正是對民意的忠誠回應。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鋪路石。”新委員白岩松的這句話,同樣理性地詮釋了一個參政議政者的“光榮與責任”。

  深化改革,攻堅克難,需要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當下中國,正在“中國夢”的感召下洋溢著激情。白岩松心目中的“中國夢”“是由一代人前赴後繼以國家富強、民族復興為追求的夢想,慢慢過渡到國家如何為民眾搭建實現夢想機會的平臺。”

  這種“過渡”可視為一種深刻轉型,需要艱難而系統的改革深化,包括觀念和制度層面的諸多創新。比如,白岩松就因此深感中國“亟須一場心靈改革”。他認為“信仰的背後是敬畏,敬畏是時代大河流兩邊的河床,只要有敬畏在,河床很高,不管裏頭的河水如何奔騰洶湧,它總是安全的。”

  “中國夢”也是一種信仰。億萬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交匯成“中國夢”的時代內涵。回應這些期待,意味著本次兩會上代表委員重任在肩。

  兩會前夕,媒體調查公佈了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社會保障、反腐倡廉、收入分配、住房保障……每一個熱點的背後,都匯集著民眾熱切的目光,這也給兩會代表委員提出了迫切要求:不能回避問題,必須講問題。

  這是改革攻堅中不可回避的“遭遇戰”——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激發強烈的改革意識。而兩會正在成為中國政治、經濟改革最活躍的探索區,這裡聚集了關於改革的大量建議和摸索。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代表,一直將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的改革作為自己參政議政的重點。他和很多學者專家清楚地看到,這幾年政府職能轉變取得一定成效,但遠沒到位,比如,“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某些行政干預手段有常態化的傾向;地方層面的唯GDP增長傾向有增強的趨勢。”遲福林説。

  因此,關注以轉變政府職能為關鍵的改革推進,或許是本次兩會熱度很高的話題,其間或許會有從不同路徑出發尋找解決辦法的許多真知灼見——關於經濟改革的突破點,辜勝阻代表認為城鎮化是關鍵,另一些代表委員認為收入分配是核心……

  問題意識和改革意識,歸根結底是責任意識,以高度的責任感參政議政,每一種聲音都具有建設性。

  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宗慶後代表被認為是一個積極的示範——人大代表理應突破把身份與話語權、價值取向掛鉤的局限。這位因連續十年積極提出建議而廣受輿論關注的代表一直致力於“把老百姓的心聲,老百姓希望給中央説的話,要向上面反映出來。”

  顯然,任何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都應以有利於民生改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因為,最真實的“中國夢”,歸根結底都是“百姓夢”——民眾最關注的是自己的利益訴求能否通過代言人傳遞到國家最高權力機關,體現在公共決策中。

  這次人大代表中,來自一線的工人、農民代表和專業技術人員代表比例上升。特別是來自一線的400多名工人、農民代表能否通過自己的積極履職,構建起民意與決策機關的良性互動機制,尤其值得期待。

  人們注意到,“感動中國”人物之一的“最美洗腳妹”劉麗出現在全國人大代表中,曾以微薄的打工收入資助100多個貧困學生的她的身影,似乎釋放著當下中國的一種積極信號——“只要努力,什麼事情都有可能。”劉麗説。

  圓夢,從今天我們每個人的紮實努力起步……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