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能量”需要放大和傳播

時間:2013-01-07 14:16   來源:解放日報

  據媒體報道,去年底的一天,上海松江淫雨淅瀝。榮樂路一橋邊,一對青年男女發生爭執,“男子突然從橋護欄上翻出去,坐在橋外側的排水管上,情緒激動,隨時可能往河裏跳。”這剎那,一名騎著電動車、身著黃色雨披的小夥子立即駐車,脫去雨披,翻過欄杆,“趁著那名男子愣神之際,一把將他拽離排水管扛回到橋面上。隨即穿好雨披,若無其事地疾馳在暮色中。”

  這一“淡定救人”後“默默走開”的凡人義舉被目擊者拍成視頻上傳網路後,收穫了網民的一致讚譽,並冠以見義勇為的小夥子“雨披哥”昵稱:“純爺們兒”、“這才是正能量”……小夥子究竟是誰,一度成為急於求解的熱門話題。

  義舉被嘉獎,行善美名揚。小夥子叫江林生,19歲,安徽樅陽人,目前在上海從事電動車維修工作。事發時,他正在趕去為客戶維修的路上,看到坐在橋外側的男子並非“思考人生”,本能促使他飛馳過去救人。救人義舉之所以廣為傳頌,因為這不是每個人都能輕易做到。一傳十、十傳百,網上的巨量轉發和評論,並引發了報紙、電臺、電視臺的群起跟進,正反映了社會對匯聚正能量、傳播真善美的熱切期盼和積極踐行。但是,有一種現象值得引起注意,在網上不斷放大的對善行義舉“頂”、“讚”的氛圍中,在有的善行義舉者所在單位卻悄無聲息,好像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正是從這個角度來看,“雨披哥”工作單位的行動就顯得十分可貴,上海綠亮集團馬上作出決定,給予江林生1萬元獎勵,還開會號召全體員工向他學習。單位應是善人義舉的“港灣”,對“雨披哥們”而言,網上的褒獎帶來了溫暖,而單位讚許、同事肯定所帶來的溫暖,恐怕更加真切。應該讓“雨披哥”感到,他不是孤獨一人,而只是一個“正能量”群體中的一份子。

  面對突然爆紅,“雨披哥”感到意外甚至惶恐:“真沒啥值得表彰的,我再普通不過了!”但素來注重員工道德教育的綠亮集團在核實後迅速做出了獎勵決定,這個決定無疑是一種守護美德的“放大器”和“傳播器”。從浙南深山來滬創業壯大的綠亮董事長方加亮在談及“雨披哥”時的一段話很有意思:“綠亮電動車售後服務人員的個人形象代表著企業的形象”,認為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回報社會是“企業公民”應盡的責任,企業可將“正能量”有效放大和傳播開來。

  “港灣”是船舶用以避風、避浪、避急流,而能安全停泊,或並能裝卸貨物及讓乘客上下的水域。對於奮勇救人等義舉,個人尤其需要單位作為“港灣”。一來是因為對於類似見義勇為的義舉,行為主體往往將要承擔潛藏的傷殘危險甚至法律糾紛,如遇 “流血又流淚”等意外個人往往難以承擔,這時候,單位理應責無旁貸,給予自己員工力所能及的道義支援和物質獎勵,惟其如此,行為當事人的傷痛方能得到溫情撫慰,見義勇為的火種不會因為“無聲無息”或“難掩心寒”而熄滅;二來,單位作為社會最具活力的細胞,除了有較強抗風險能力外,更有著懲惡揚善的社會功能,同時也是守望社會道義、弘揚真善美的重要陣地。對於自己員工的救人義舉,單位及時給與表彰獎獎勵,既犒賞了見義勇為者,同時感染和教育了同單位其他同仁。更為重要的是,真善美其實並非遙不可及,而單位內部“身邊好人”的行善樣本,真實可感,榜樣的感化教育作用更加直接與明顯,而非很多人秉持的“見義勇為與我無關”。

  一屋不凈無以凈天下。同理,社會作為人的集合體,“源澈則流清、渠暢則流快、淤凈則流通”——單位應是善人義舉的“港灣”,這值得全社會充分認識並踐行。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