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放煙花”體現公民自覺

時間:2013-02-04 15:45   來源:光明日報

  過去一個月,北京四中“霾伏”,雖然北風到來,霧霾消散,但霧霾給北京甚至整個華北地區帶來的破壞仍讓人心有餘悸。春節臨近,若霧霾與春節疊加,煙花爆竹放還是不放?有環境專家表示,去年春節因燃放煙花爆竹造成了嚴重污染,建議提供“煙花燃放指數”引導燃放。對此,多數網友贊成在春節期間少放或不放煙花。

  燃放煙花爆竹不是霧霾天氣的元兇,但大量燃放煙花無疑會加劇空氣污染。由霧霾天氣想到少放煙花進行減排,是一種可貴的公民自覺。畢竟,燃放煙花是一項傳統習俗,完全禁止並不容易也不合常情,但每一個人從少放、不放煙花做起,還是可以成為公民自覺節能減排、保護環境的起點。

  贊成“少放煙花”,體現出人們對自身行為方式的反思。霧霾天氣與長期延續的粗放經濟發展方式形影相隨,與人口大規模向城市集中和各種不科學的生活方式相關。如果人們不能正視自身過度需求給環境帶來的壓力,誰都有可能成為壓垮環境的“最後一根稻草”。

  當前,我國正致力於經濟發展的轉型升級,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需要轉型升級。生態文明關乎人類整體居住環境,再豐富的物質産品、再漂亮的房子、再高檔的汽車,放到一個糟糕的環境中,帶給人們的幸福值都將大打折扣。近年來,綠色出行、低碳生活成為不少人的自覺行動,但許多人還沒有意識到採取行動的迫切性。

  對霧霾天氣議論的持續發酵,使人們有了“同呼吸、共命運”的感受,它也使人們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是環境惡化的受害者,也都應是保護環境的參與者。治理和改善生態環境,固然有賴於政府部門加大政策規範力度,引導企業加快淘汰落後産能,厲行節能減排,也需要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少放幾個煙花、少開一天車、少浪費一張紙,如果成千上萬的人行動起來,其成效將十分可觀。

  常言道,勿以善小而不為。當前,大城市環境治理“如牛負重”,公民從自身做起助力節能減排,是積“小善”為“大善”的有效途徑。畢竟,和諧社會的構建、美麗中國的實現,需要每一個人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 周繼堅)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