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需要“慎扶跌倒老人”的直言

時間:2013-01-23 14:16   來源:燕趙晚報

  21日下午,鄭州一位60多歲的老人走路時突然暈倒在雪地上,鼻梁被磕破,路人沒有貿然攙扶,而是撥打了120。救治老人的醫生稱,因老人休克時間短,救治還算及時,並無大礙。這位醫生還提醒,遇見老人跌倒,有時不能貿然攙扶。(1月22日《河南商報》)

  如今,看到媒體上“老人倒地無人攙扶”的新聞,馬上會引起一番“道德口水戰”。由今觀之,“扶與不扶”並非是單選題,普及一些必要的急救知識,可能遠比道德爭議更具價值。

  很欣賞采寫這篇“老人倒地”報道的記者的素養,面對這種極易引爆輿論的新聞題材,記者並沒有習慣性地沿著常規套路操弄起道德煽情筆法,進而換取反響強烈的廉價讚揚。相反,這則報道用了較多篇幅,實事求是地轉述了“老人跌倒後,不能貿然攙扶”的醫療急救知識。譬如,致使老人跌倒的主要原因有腦出血、腦梗死等,倘若貿然將跌倒的腦出血患者扶起,反而容易使其病情加重。因此,遇到情況不明的老人倒地,立即撥打急救電話,或許才是最為穩妥的助人為樂。

  當下,似乎很有必要扭轉一種慣性,厘清一種誤區,大可不必再把救助倒地老人的議論焦點,集中于“敢不敢扶”的次要話題上。醫生嘴裏説出的科學道理已經表明,認同“慎扶跌倒老人”,絕非什麼薄情寡義;有了絕對把握再去攙扶,或是第一時間向有關機構撥打急救電話,這同樣是貨真價實的見義勇為和敬老愛老。

  “老人跌倒需慎扶”的醫生直言,讓公眾恍然大悟地明白了一個道理:炒得越兇的爭執,未必就是真正對症的問題。所以,有的時候,內行和專家敢於蒙受暫時的誤解與委屈,也要用科普知識揭穿虛偽高尚,當是多麼重要和必要。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