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報社辦”是“那是新聞”的姐妹篇

時間:2012-12-19 15:54   來源:廣州日報

  近日,國家要求簡化計劃生育辦證程式、流動人口就地辦理準生證程式,這本來是個極好的惠民政策,可是,落實起來卻不盡如人意。

  在廣州經商十年的江西人鍾先生,在報紙上看到廣東省人口計生委出臺新政策,“粵外來工15個工作日可拿準生證”的報道後,到所在街道辦事處辦證中心想就地辦理準生證,沒料到工作人員説:“我們沒接到通知,不能受理。”他表示不解:“報紙上都登了。”工作人員的回答讓人大跌眼鏡:“你去找報社辦理吧。”

  滿懷希望而去,卻被潑了一頭冷水。文件的上傳下達需要時間,中央的政策在地方落地往往也需要配套細則,該街道辦沒接到通知,無法按照新政策來辦理準生證,只要好好解釋一下,相信來辦事的人完全可以理解。可是,為什麼這話就不能好好説?非要夾槍帶棒呢?要我説,幸好報紙的職能跟辦證中心不同,要這準生證真能在報社辦,還真沒他們辦證中心什麼事了。

  不好好説話的背後,顯示出的是公職人員的傲慢,暴露出公共服務部門工作人員為民辦事臉難看、話難聽、出難題、設門檻的老問題,只要他們稍有不快,説話不好聽算是客氣的,來回折騰,讓你跑斷腿,你也只有忍氣吞聲,無可奈何。

  有此遭遇的不僅是鍾先生,就在幾天前,在北京市一辦事處,問及如何辦理準生證,工作人員的回答是:“那是新聞,到我們這兒,那就得等。”

  “找報社辦”和“那是新聞”的邏輯如出一轍,無非是老百姓關心什麼跟我們無關,你們幹著急沒用,要辦事得按我們的規矩來。對於政策的發佈來説,新聞媒體的報道走在了前面,作為具體落實的部門,卻是慢三拍。而辦事人員不以為恥,反而理直氣壯。官氣十足,真把自己當成了老爺。如此作風,建設服務型政府任重而道遠。

  更重要的是,資訊時代,辦公都電子化了,文件及時的上傳下達早就不是技術問題,為什麼從中央政令的出臺到真正惠及老百姓的路還如此之遠?看來,惠民政策要不折不扣地落到實處,順民意、解民困、暖民心,不僅有文件的下發,還得有必要的監督機制,保障其暢行無阻。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