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喧囂”的價值

時間:2012-09-29 12:58   來源:長江日報

  “把路洗得像狗舔過一樣乾淨”,江岸區城管局環衛科負責人的這句話,引起了反彈。

  在新聞報道中,新聞所突出的和城管部門所講述的並不一致。對講述人,顯然對“狗舔”這句話無以為意,他説的其實是江岸區城管部門的努力、辛苦和成績,以及作出的示範,對記者和媒體,這些都成了背景,“狗舔”之語像點睛之筆,脫穎而出。

  武漢市城管局新聞辦負責人解釋,這是玩笑話,説這句話的也不是漢陽城管環衛科負責人。也就是説,這被看作話語方式的問題,換一種説法,也許就不會這樣。但看看網上的聲音,並非如此。

  有人由此想到了浪費,有人説這是懶政,還有人上升到了政府的公信力,都不只是“狗舔”所能承載的。客觀嗎?不能説完全客觀,但這樣的評價和聯想讓人深思,一個部門的工作講述,為什麼會遭到反向解讀?自己看來是成績,挺積極正面的內容,為什麼在公眾那裏變味?

  説話對於官員,不是一個輕鬆活,特別是面對公眾。最近幾年,官員在公共場合説的話,越來越成為社會熱點,雷人雷語,層出不窮,專門針對官員話語形象的各種培訓,以及新聞發言人制度,變得越來越普遍。但這些只是表面,人們對官員話語的關注,既指向他們的話語本身,其實指向的是權力問題。

  你把三公消費數據公佈出來,人們可能不是認為你做得有多好,而是問你數據何以如此驚人;你把採購資訊公開,大家可能不是誇獎你,而是問你這麼高的標準有什麼必要。這有權力長期累積下來的負面影響。

  有種説法是,現在無論權力部門做什麼,都會被認為有問題,不信你,這幾乎成了習慣性反應。很多時候,這被視為資訊時代的一個特徵甚至是弊病,網路時代嘛,人人都有麥克風,人們説話不必負什麼責,這是個問題,但比這更重要的,這還是提醒,社會人心層面民眾與權力的關係隔離到了什麼程度,靠什麼去維護信任?

  回到“狗舔”這句話引起的反應上。職能部門説的是灑水流程,以及達到的效果,有什麼嚴重問題,我看沒有。但人們從這句話出發,把問題帶進了另外一個系統。職能部門的邏輯,工作內容上的合理性、必要性,被消解了。這就不是話語帶來的問題,而是職權行為帶來的問題。

  批評職能部門是民眾的權利,但這還不能完全等同於批評——從理性客觀的角度講。這樣的問題也不能被認為是武漢的特殊問題。這是一種“喧囂”,呈現了職能部門行為可能引起超出意料的五花八門的看法。而其可能的價值不只在於可以去探討資訊時代的利與弊,還在於我們更應認識到,政府把事情做好了,可能得到表揚,也可能不會,權力要去習慣和適應不被表揚甚至是“就是覺得你有問題”的聲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