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石化們 執法者的怒斥太少了

時間:2012-09-27 11:10   來源:西安晚報

  中石化東興公司部分生産廢水通過雨水系統直接外排,違法超期試運作。廣東省環保廳責令其停止試生産後未經許可又恢復生産。廣東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局長週全在督察組反饋會上氣憤得拍起了桌子:“明目張膽的!明明發現排污超標,沒人去檢查,沒人去督促。還老是要挾地方政府,説什麼為了國計民生。那老百姓也是國計民生啊!”(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12版)

  首先為周局長進行一個小小訂正:違抗環保停排令大肆排污的中石化子公司,對抗和要挾的不是地方政府,而是國家環保法律法規及執法權。儘管局長詞不達意,但也屬難能可貴,在現實官場生態和權力話語體系中,他能做到如此表達,已算個性十足了。

  某些央企就是牛,不僅理直氣壯地大肆排污,還以冠冕堂皇的“國計民生”理由推託責任。好像別人只要反對其排污,就等於反對國計民生,其邏輯之荒唐、混亂,在週全局長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揭批中,被批得體無完膚。然而,令人遺憾的是,這些年來不少地方污染嚴重,只見民意喧囂,而週全式的執法者情緒表達甚少。

  布衣之怒、草根之怒,不過是堵大門、打橫幅、提一罐污水到有關部門陳情告狀,拿著成打病歷報告求助報紙電視和網路媒體。而制度之怒,則可以動用制度資源和強制手段,對企業施以重罰,乃至追究當事人刑律責任。制度環境裏的好好先生太多,諸多官員已經修煉到了不喜不悲之境,因此排污企業才會有恃無恐,甚至動不動就會祭出潛規則利器,拉攏腐蝕上級官員和執法人員,讓他們撐起保護傘以遮掩自己排污。

  有關資料表明,我國78條主要河流有54條遭污染,在排污企業名單裏,不僅有中石化這樣的央企巨無霸,還有跨國企業。中國不能淪為污染企業的樂園,我們需要“最嚴厲的環保新政”,需要雷霆萬鈞的制度之怒和制度力量。

  企業的每一次污染、每一次違法排污,都是對執法者的叫板、對政府權威的挑戰、對法律尊嚴及執行力的嚴重挑釁。讓制度“憤怒”起來、“激蕩”起來,不能全把責任壓在環保執法人員身上——如果政績官員暗送秋波、瀆職官員屁股坐歪、貪腐官員吃裏扒外,一線執法者如何才能怒起來。只有打造剛性的執法機制、嚴厲的權力追責、科學的考核體系,使政績裏容不得污染、眼睛裏揉不得沙子,公權力自潔自製基礎上的強大過濾,才能凈化污染的最大源頭。

  當然,對於每個環保執法人員而言,他們都應向週全學習,在面對污染時都應有拍案而起的勇氣,要學會站在制度捍衛者角度表達憤怒——不管它是中石化,抑或是其他任何一個企業,只要有污染的案底,它就必須是執法處罰的對象。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