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桌怒斥不如盡職監管

時間:2012-09-27 10:56   來源:長江日報

  據央視報道,中石化位於廣東省的三家煉油企業成了環境違法行為或安全隱患的重災區。這些企業要麼將廢水直接外排,要麼擅自拆除廢水處理裝置。面對如此情境,廣東省環保廳環境監察局局長週全在督查反饋會上怒斥:“明明發現排污超標,沒人去檢查,沒人去督促。還老是要挾地方政府,説什麼為了國計民生。”

  有人將矛頭指向中石化“央企”的頭銜上。認為蠻橫無理、無視監管,甚至與地方存在利益勾連,是央企通病,中石化自然也不例外。

  其實,資本的巨大能量(有時候帶來問題),無分國企、民企還是外企。企業天然逐利,近年來一些事件已經表明,任何一種性質的企業都可能有不正常的表現,並非哪一類企業更壞,更值得警惕。

  要環保,經濟發展可能就要受到影響;大力發展經濟,環保狀態就很難讓人絕對滿意,這是一個矛盾。我們既看到很多地方在招商引資中對企業表現出的巨大熱情,也看到一些地方在企業曝出污染問題時面臨的無奈和困難,尤其是那些重點戶、納稅大戶,如果不是特別事件推動,政府要對企業下手,並不輕鬆。

  沒有哪一個地方不需要發展,企業聚集是發展的重要選項。在“創造良好投資環境”的語境下,哪怕保護環境、生態文明成為共識,但政府對企業的態度高度相同。政府需要企業、包容企業,政府要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這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企業在環境問題上得以解脫的一個理由。

  困境在週全局長的怒斥中有鮮明的表現。他不滿企業“老是要挾地方政府”,同時又怒斥“沒人去檢查,沒人去督促”。環保部門負責環境問題的統籌協調和監督管理,是理所當然的職能部門,企業有問題,那就去查,去督促。沒人去檢查,沒人去督促,這是企業的問題,還是自身的問題?

  有的環保部門替污染企業保密,有的環保部門三番五次行動無助於污染問題解決,如今又有環保部門官員對企業的怒斥。從中,我們可以看到權力與資本的關係,以及環境問題的複雜性。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