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病補償”是國人尊嚴一大提升

時間:2012-09-05 14:22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醫療保障只有將所有的“保障短板”都補齊了,沒有了漏洞和縫隙,群眾的醫療尊嚴才能得到制度化落實

  9月4日《新京報》報道,衛生部日前表示,今年要全面推開尿毒症等8類大病保障,在1/3左右的統籌地區將肺癌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通過新農合與醫療救助的銜接,使重特大疾病補償水準達到90%左右。

  這些特大疾病包括兒童白血病、兒童先天性心臟病、終末期腎病(尿毒症)、乳腺癌、宮頸癌、重性精神病、耐多藥肺結核、艾滋病機會性感染,以及肺癌等12類大病:肺癌、食道癌、胃癌、結腸癌、直腸癌、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急性心肌梗塞、腦梗死、血友病、Ⅰ型糖尿病、甲亢、唇腭裂等。

  之所以進行如此詳細闡述,是想讓更多公眾對特大疾病補償有更清晰、準確的認知和判定,讓大家認識到,醫療保障正在逐漸突破制度障礙和機制束縛,將重特大疾病納入救助範圍,讓群眾得到更多的立竿見影的穩定安全的健康保障。讓“醫療保障”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落實。面對各種疾病,包括重大疾病,群眾再也不用慌了,而産生一種淡定自如、從容不迫的感覺。群眾再也不用害怕大病重病了,讓生活得更為平穩、安靜和幸福,這才是群眾期待的“有尊嚴的醫療”:真正將人本需要放到重要位置,真正將平等的保障權還給群眾。

  應該説,這些年,中國的醫療保障發展獲得了巨大進步,比如醫保範圍擴大到了廣大農村。但在這種發展中,仍有一個重大遺憾,那就是,小病和一般性住院,都能及時報銷,而對大病以及特大疾病的保障,卻未能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落實。而毋庸置疑的是,重特大疾病,正是群眾的“醫保心病”,因為一旦患上大病,比如尿毒症,總會讓家庭承受傾家蕩産的代價。“因病致貧”的情況一點也不鮮見,以致于有的特大病患者不得不放棄治療,甚至使用違法手段,比如前段時間有尿毒症患者的家屬私刻醫院公章,偷著到醫院透析等。這些不正常行為,不僅降低了療效,而且讓醫保的公益性、公共性,以及公信力受到嚴重損害。在特大疾病面前,群眾仍然覺得很沒尊嚴,很無奈。

  所以,國家將“重特大疾病將補償90%”進行試點,看起來僅是一個政策調整,是一小步,但讓公共醫療闊步前進了一大步,期間投射的公平醫療的精神、救死扶傷的公共責任,為群眾健康積極擔當的公共性,得到了貨真價實的落實。畢竟,醫療保障只有將所有的“保障短板”都補齊了,沒有了漏洞和縫隙,群眾的醫療尊嚴才能得到制度化落實。

  有一點不能忽視,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大國,國情複雜,人口基數大,任何一種“免費”和“救助保障”都會讓公共財政承受更大的壓力,所以,我們有必要科學規劃、循序漸進、穩紮穩打。只要我們已經向著公平醫療的目的地開始出發,只要我們將公共責任和民眾利益放在了第一位,我們就能走到公平醫療的高地,試點成功後向更多地方推廣,讓更多群眾分享重特大疾病醫療補助的溫暖陽光。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