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償刪帖”屢禁不絕呼喚法治給力

時間:2012-08-06 15:15   來源:人民網

  百度公司社區搜索部、公共事務部、知識搜索産品市場部的4名員工涉嫌與外部人員勾結,對外部人員所提的刪帖請求,私下進行了違規的有償操作。其中3名員工已被北京市公安局海淀分局依法刑事拘留。另一名員工預謀勾結貼吧管理員收費刪帖時,被公司發現而未遂。百度已解除4名涉嫌收費刪帖員工的勞動合同,稱將聯合公安等部門嚴打“有償刪帖”等違法行為。(8月5日新京報)

  近年來,網路有償刪帖在我國網際網路呈漫延之勢,網路刪帖有發展成為一種特殊服務行業的趨勢,不能不引起業界和司法部門重視。個別刪帖者糊塗地認為,刪帖不違法,道德也管不著,甚至有人認為自己是在為社會做貢獻。

  2010年,蒙牛、伊利兩大乳業集團相互指責對方誹謗詆毀,兩個公司公開化的矛盾最後升級到網路公關公司及其“網路刪帖”、“網路打手”參與其中,極大地誤導了消費者,干擾了正常的市場秩序。隨著網際網路在中國的迅猛發展,類似有償網路刪帖現象一直不斷,並作為一個重要話題開始進入公眾視野。

  “網路刪帖”的發生、發展直至市場化,跟我國網際網路産業的繁榮息息相關。有識之士認為,這已成為我國網際網路土壤裏的“惡之花”,如不抑制其生長,必將後患無窮。

  今年四月中旬,中央外宣辦、工業和資訊化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等四部門在全國聯合開展為期2個月的整治非法網路公關行為專項行動,其中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打擊“網路刪帖、網路水軍、網路推手、灌水公司”等形形色色的非法網路公關機構,這些所謂公關公司分工明晰,明碼標價,替人消災,他們利用不正當手段打擊競爭對手、歪曲捏造事實進行敲詐勒索、通過話題炒作製造虛假網路民意牟利、從事私下交易牟取非法利益,混淆視聽,散佈謠言,嚴重毒化社會風氣,干擾了正常的輿論宣傳秩序,侵害了公民對國家機關和公務人員的批評監督權,損害了公共或個人利益,妨害了公正有序和諧的社會管理。目前,一大批“刪帖公司”和非法網站已被勒令關閉。

  但這一不規行為並未被有效遏止,它們在一些地方暗地裏悄悄生存。百度這次曝出員工有償刪帖只是其中一例,而公安機關對其刑事拘留則説明瞭此事的嚴重危害性。

  從理論上看,刪帖公司不外乎通過兩種途徑強行刪帖:一種是通過駭客侵入網站後臺。刪帖公司如果採用這種形式對眾多網站的資訊系統功能進行刪除、修改將涉嫌“非法控制電腦資訊系統罪”; 另一種可能就是刪帖公司通過所謂 “公關”與網站合作,“掐死”帖子。這種作法違背了網站發佈公共資訊的中立性和無償性,違反了《關於禁止有償新聞的若干規定》的要求,將可能構成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行賄罪。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侯欣一教授認為,目前,對非法“刪帖”行為我國法律法規還存在許多空白點,甚至有時無法可依。筆者認為,這種“窘境”有待我國立法機關從民事、刑事、行政三方面加強研討,加大立法懲處力度予以解決。在現有條件下,各相關部門必須充分發揮各自職能,大膽適用現有法律規定對這一不規行為進行綜合治理,以儘快醫治這一網路“惡瘤”,還廣大網民一個健康、文明、乾淨的網路輿論環境!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