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他人其實在救自己

時間:2012-07-19 10:14   來源:錢江晚報

  在這個“國産電影保護月”,如果要把湖南婁底鄧錦傑與河南南陽父子兩起“被溺亡”事件(大河報)拍成電影,一定是一部最飆淚的電影,其票房不用保護也會遠超《搜索》。先上演了奮不顧身的真情一幕,後都因為現場的旁觀者見死不救,或被救者的冷漠,最終以悲劇收場。

  媒體報道稱,7月15日,南陽一3歲男孩隨父親在景點遊玩,小孩不慎落水。大家呼喊著救人。此時,另一家水上游樂項目經營單位的快艇趕了過來,一問不是他們的遊船,扭頭走了。其父跳入水中營救,卻沉入水底。父子屍體被打撈上來時,父親仍保持著向上托舉的姿勢。

  遙想“小悅悅事件”,有民眾憤而批評現如今是一個“全民缺德社會”。與之不同,無論是鄧錦傑事件還是南陽父子溺亡事件,抑或是當年的荊州大學生被挾屍要價事件,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冰火激蕩的社會,一個最美救人者、最美爸爸、最美大學生與最醜獲救者、最醜(快艇)駕駛員和最醜撈屍人混雜的社會。換句話説,這個社會充滿了“最美”,也到處遊蕩著“缺德”,天使很多,魔鬼也不少。最讓人憂心的是我們解不開“最美”與“缺德”的死結。

  有人建議,我們應該回到康得,時時刻刻不能忘記頭頂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可是,過度理想化的標準只能是一個遙遠的烏托邦。在一個世俗社會中呼喚聖人顯得遙不可及。其實,最現實的道路就在腳下。最美司機吳斌的音容笑貌猶在眼前。聖人的道德只能讓我們仰望,而身邊的“職業道德”卻實實在在地拯救了幾十條生命,拯救了我們。我想,如若這個快艇的駕駛員能夠以正常的職業道德標準要求自己,何來父子溺亡的悲劇?同樣,如果官員堅持不腐敗(“適度”也不行)、學者有良知、商人有底線、慈善者有愛心,這個醜惡無法隱身的社會,何愁魔鬼不逃亡?因此,在學康得之前我們不妨先學韋伯,後者告訴我們職業道德才代表現代社會的真精神,建設完美社會要從建設職業道德開始。

  任何人都別認為事不關己高高挂起,救你的職業道德,救他人其實在救自己。而“救己者”方可“度他人”,從“缺德”擺渡到“最美”也從這裡起航。(付瑞生)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