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祝壽”無需看客式棒殺

時間:2012-07-18 09:37   來源:長江日報

  7月13日,北大校長周其鳳在湖南瀏陽老家,為母親祝90大壽,長跪母親膝前痛哭流涕地説:“母親80歲的時候,由於工作原因,我沒能回來陪您,對不起!您90大壽,我一定要回來陪您!”該畫面被傳網上後,卻招致毀譽不一。(7月16日《京華時報》)

  跪母祝壽,本該是感人一幕。可“前呼後擁”“鏡頭聚焦”的背景映襯,似乎破壞了“真情流露”的意境,讓這份溫馨的親情表達,一下子雜糅了不少“重金屬”雜質,仿佛一場儀式性強烈的“感恩秀”。

  被鎂光燈聚焦,似乎是公共人物境遇。周其鳳的跪地祝壽,之所以會被圍觀,就在於他的北大校長身份。在時下“角色板結”的評判視野中,舉凡是“有背景”的人,如官員、校長,總容易招致標簽化的解讀,其一言一行,也常被提煉成“新聞看點”,成為一顆投入輿論湖面的石子。

  質疑者的著眼點,無疑是周校長祝壽現場的表達和週遭環境的不協調:在現場,有記者拍照,有鄉親鼓掌,旁邊坐著的“黑鏡女子”,更顯格格不入。也難怪,有網友稱其猶如在開“發佈會”。親情的“眼波”裏,不該糅進“秀”的沙子,這自然沒錯。只是,周其鳳的祝福現場,果真是他在有意擺弄?若是記者不請自至,鄉親自發前來,而非周其鳳刻意為之,那“排戲”或並不存在;他跪地流涕,未必就是逢場作戲,作秀是在紙面的推演。

  或許,公眾把雷人“化學歌”衍生的負面想像,嫁接在了“校長祝壽”上。可周其鳳的角色終非固化的,他為母祝壽時,是“為人子”,以“子欲養而親不在”的心態表達羞愧,又何必借題發揮呢?

  “校長祝壽”,無需看客式的圍剿。這般親情表達,也許並無太多“公共價值”可發掘。就如常人一般,恪守人倫本分。(佘宗明)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