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孝道無關“北大校長”身份

時間:2012-07-18 08:31   來源:新京報

  在北大,周其鳳是校長;回到老家母親身邊,他就是一個兒子。為母親拜壽,是所有兒子的義務。北大校長當然可以批評,但批評者最好能分清公域私域。

  近日,一組北大校長周其鳳回湖南瀏陽老家給母親祝壽的照片在網上傳播。圖中,周其鳳跪在90歲老母膝前,母子相擁而泣。有媒體還披露了當時的詳情,據稱周其鳳跪在母親膝前説:“母親80歲的時候,由於工作原因,我沒能回來陪您,對不起!您90大壽,我一定要回來陪您!”

  就是這組圖片,在輿論場上卻引發了激烈爭議。讚賞者多為這一幕母子情深而感動。“百善孝為先”,是微博上評述此事件引用最多的名言。而批評者卻認為祝壽和下跪都是極度私人化的事情,沒有必要在公眾場合大肆宣揚,尤其是“記者”在場,懷疑這是“衣錦還鄉”式的炫耀。有論者更是直指周其鳳在作秀,在“消費親情”。

  我相信“周其鳳拜壽”在當地已傳為美談的真實性,據説“很多家長都拿這件事來教育孩子要孝順長輩”。這在鄉村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指責周其鳳“高調”的證據是有“記者”前去采寫報道。這就得調查核實究竟是哪家媒體的記者去了,是周其鳳邀請去的,還是記者基於周其鳳的北大校長身份不請自去?如果是前者,網民批評周其鳳“高調”不冤。這樣的家事活動,完全用不著記者的參與。若是後者,那就跟周其鳳無關,也是周所不能控制的。沒有弄清事實之前,以此為據指責周其鳳“高調祝壽”,近乎“有過推定”,確有些“過”了。

  從報道中得知,“周其鳳拜壽”的一組圖片最初是在瀏陽的一個論壇裏貼出。後被網友轉貼到微博。而據媒體報道,這些圖片是一個叫“老鑼”的網友自己被感動後主動發帖的。既如此,就不是周其鳳的“高調炒作”。説實話,這樣一個私人的舉動,稍微動點腦筋就能判斷出,這不可能是什麼自我炒作。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一個兒子和母親的擁抱,一個兒子對母親的跪拜,放在哪個家庭,都應是自然而親切的。一些媒體也披露了周其鳳母子情深的感人往事。周父去世得早,是母親費盡心力將周家兄弟四人拉扯大。這其中的親情與母愛,只有周其鳳本人才能最深刻地體會。

  其實,仔細察看批評“周其鳳拜壽”的言論,多數都在“指東打西”。周其鳳作為北大校長的一些言行,以及北大近日的一些非正面消息,都被“打包”在對周的質疑之中。這更像是一次“連帶傷害”的事件。筆者對周其鳳先生在公共領域中的某些言論,也不盡贊同,甚至對他有些觀點還持完全相左的態度。但在周其鳳為母祝壽上,我想不出質疑他的理由。

  在北大,周其鳳是校長;回到老家母親身邊,他就是一個兒子。為母親拜壽,是所有兒子的義務;哪怕這兒子有其他過錯,他也有盡孝的權利。北大校長當然可以批評,但批評者最好能分清公域私域。周其鳳作為公共名人,網友也有權監督其私事。只是這私事本身無從指責,又不曾因私事而影響北大,那就不必拉郎配般地“為批評而批評”了。(王剛橋)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