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目“少兒不宜”背後的“共謀”

時間:2012-07-03 09:44   來源:中國青年報

  伴隨著“你是我的玫瑰,你是我的花”的成人歌曲,某少兒電視綜藝節目裏的幾個小男孩嘴裏銜著花,跪在地上向旁邊站著的小女孩獻花;某兒童時裝表演秀節目中,穿著奇形怪狀的時裝、走著貓步的孩子還不時模倣時裝模特扭臀聳肩,做出一些極富挑逗性的動作;某地電視臺少兒頻道播放的一個少兒娛樂節目裏,兩個三四歲小孩在對話,小男孩要小女孩陪他一起吃飯、讀書、玩耍,小女孩説,陪吃、陪讀、陪玩,那我不成“三陪”了嗎……(《中國青年報》7月1日)

  面對兒童節目的成人化,輿論矛頭大多直指電視媒體——在收視率的高壓下,將孩子作為收視賣點自然成為電視臺的“救命稻草”。我倒想反問,作為孩子的父母難道就可以完全逃脫責任嗎?孩子上了電視“一夜成名”後,難道就沒有父母為子女感到驕傲的心態在作祟嗎?至於坐在電視機前的我們,在看到孩子們成人化的言語和動作之後,是不是也會不自覺地獲取一些娛樂快感?

  在美國,兒童選美早已成為價值50多億美元的産業。《穿高跟鞋的小孩——父母正以有點怪異的全新方式炫耀他們的小孩》一文,這樣描述美國的兒童選美熱潮:“所有的父母都認為他們的小孩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孩子,但有些父母希望全世界都贊同這點。他們讓自己的孩子穿上迷你禮服,送他們上舞臺,在完全陌生的人面前展示他們自己。這些陌生人根據他們的姿態、才藝和外表來給他們打分。贏的人可以把現金和獎品帶回家,輸的人則心碎神傷。”

  在孩子參與電視節目甚至選秀的背後,總會有一些被“名利”衝昏頭腦的家長。如今,在媒體與廣告公司策劃的“寶寶選秀”、“明星寶寶賽”等類似節目中,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可謂費盡心血。數年前,上海一場在世紀公園舉行的針對學齡前兒童的小演員海選活動,引來眾多家長和寶寶的熱情參與,因為來的家長實在太多,主辦方不得不將5人一組的現場才藝秀臨時擴容到10多人,而現場也出現了排著五六十米長隊翹首待“秀”的場面。

  一方面,在孩子過早成人化的進程中,家長難辭其咎;另一方面,電視機前的觀眾恐怕也在潛移默化地促成著這類節目的氾濫。要問這些兒童選秀節目為什麼如此受媒體追捧,還不是因為它滿足了大眾娛樂的需求和口味嗎?一些所謂兒童頻道、兒童節目,其接受對象並不是我們所想像的那樣完全對準兒童,電視為了擴大其節目受眾範圍,迎合成年人的欣賞口味,無所不用其極地利用成人化的手段來過度“包裝”兒童,使得本應單純的兒童節目,擴展為一檔“老少咸宜”的節目。這類節目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甚至愈演愈烈,這也正是大眾虛榮心與獵奇心合流下的收視慾望所促成的。

  生活中,成年人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兒童,因此,“小大人”現象並不值得大驚小怪。但在電視、網路等媒體對“童年的消逝”的負面影響之下,一些家長在無意識地促成孩子的“成人化”,讓兒童過早地加入成人世界的選秀競爭中。

  在“娛樂至死”的媒介環境中,收視率、利益驅動、造星神話、大眾娛樂精神等將更多的人都捲進兒童選秀節目中,我們每個人或多或少地都在助長著兒童選秀節目的氾濫與蔓延。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