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租房融資創新不可觸碰紅線

時間:2012-06-05 10:31   來源:人民日報

  融資手段等政策“創新”應當經得起推敲。否則,就有偏離宏觀政策目標的風險

  作為解決低收入群體基本住房問題的保障制度之一,廉租房的建設在我國尚處於探索階段,而資金來源問題一直是廉租房建設的瓶頸。

  從國家制度設計的初衷來看,廉租房是旨在解決城鎮最低收入家庭住房問題的一種住房保障形式。因其保障對象性質的特殊性,廉租房一般來説應該只租不售。但對不少財力有限的城市來説,建設過程中的確面臨著兩難境地:一方面,要完成國家、省、市的建設任務;另一方面,囿于財力而又囊中羞澀。於是,不少地方向享有廉租房資格的住戶進行實物配售,回籠資金以彌補建設資金缺口。除陜西太白縣外,貴州、甘肅、湖南等地一些市縣都進行過類似的探索。

  不可否認,廉租房配售,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建設資金的燃眉之急;對部分住戶而言,獲得了房屋産權似乎也符合國人“成家立業、買房置地”的傳統觀念和習慣。  

  探索值得鼓勵,然而,必須把握好尺度,守住紅線。

  廉租房融資的紅線,在筆者看來,除融資、建設、分配等環節都應嚴格監管外,還應該有兩條:一是不能改變財政出資為主的狀況。把廉租房變成保障對象集資建房,政府逃避了責任,這不行。二是配售對象的選取不能以金錢為導向。即便都符合保障條件,也要以困難程度、排隊時間先後等為依據,必須保證房子為需要保障的人所享有。否則,其保障意義就會喪失。  

  此外,不可否認,廉租房的出售往往會使購房者得到數額較高的差價,使社會公共物品為部分人所享。如果住房保障部門不在後續保障措施、退出機制上加以限定,就會在未來可能發生的房屋上市交易中,造成對其他交易者的不公平。同時,也為權力尋租提供了溫床。

  在我國進行大規模保障房建設的今天,相對應的融資手段等政策“創新”應當經得起推敲。否則,就有偏離宏觀政策目標的風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