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中學百強”成山寨貨,“名校”也會誤人子弟

時間:2012-05-24 10:23   來源:錢江晚報

  近日,一份“全國中學100強”名單在網路上瘋傳。該名單稱,“2011年中國教育部根據各地送審的754所省級重點高中進行量化賦分評出,屬官方正式排名”。昨天,教育部鄭重辟謠,稱有關媒體發佈的以教育部名義舉辦的此類評選活動和排名結果,均屬於冒用教育部名義的虛假資訊。

  檢索資料發現,這一全國中學百強排名已經“經營”多年。不少名校校長都應邀參加所謂的頒獎典禮或“名校校長論壇”。在許多名校的網站和宣傳資料中,“全國中學百強”赫然成為最大的賣點。可見,無論教育部點頭與否,各大名校已然自覺站位。教育部的聲明特別指出,教育部提醒社會公眾提高警惕,防止被此類資訊誤導。顯而易見,這一給名校排座次的舉動流毒甚廣,如不加以喝止,難免誤盡蒼生。

  按照主辦方的説法,以前有“省重點”、“市重點”,後來有了“示範性高中”,“全國百強中學”的出現“為中國的中學教育建立了一個新的坐標體系”。在這個坐標體系下,中國第一牛校便是黃岡中學,而一些業內公認的名校復旦附中、交大附中都名落孫山。不難發現,這一排行榜其實是一個升學率的排行榜。其毒性比“奧數班”、“狀元秀”遠為嚴重。眾所週知,教育公平對基礎教育尤為重要,每個中學應以“特色”為美,而不進一步激化教育的失衡和不公,以“考分鴻溝”作為炫耀的資本。

  此時,公眾需要的是一雙慧眼,看清百強中學排名背後折射的扭曲的政績觀和隱藏的利益鏈。這些年,一些“名校”就是“名企”。不少名校不斷在城市建分校、建連鎖學校,成立國際部,擴大招生規模,目的真是想讓更多的學生公平地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嗎?不是。目的是掙錢,是利用高升學率、推薦保送生等招牌,建分校擴招生,收取高額擇校費……這背後,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門的教育GDP則是重要推手。

  名校排名背後有著巨大的“安全隱患”。不傳播素質教育之美名,而以應試教育之惡名為榮,如此被“貼金”的名校不誤國才怪!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