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費西湖與“門票經濟”

時間:2012-05-11 11:14   來源:新民晚報

  國內一些景點今年又將掀起新一輪漲價潮,而許多知名景點的門票早已動輒百元以上,不由令人慨嘆“秀美山河玩不起”,也成為近期受到關注的熱點話題。與此形成強烈反差的,是國外一些著名景點低廉的門票價格。

  國內景點是不是完全無法擯棄“門票經濟”?未必。杭州西湖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西湖曾經的門票收入每年超過2000多萬元,但從2002年10月起,杭州開始24小時免費開放環湖公園,使西湖景區成為國內唯一、也是第一個不收門票的5A級風景區。免費開放近10年,保守估計少收門票收入逾兩億元,但杭州沒有因此虧錢,反而賺得更多。西湖免費開放前,杭州一年的旅遊總收入是549億元,去年這一數字達到1191億元。“免費西湖”的吸引力,在其中作出了巨大貢獻。這真正是“丟了芝麻,撿了西瓜”。

  然而,遺憾的是,西湖至今還是“唯一”。低廉、優質的旅遊資源,仍然太少。一些地方政府難捨“門票經濟”,也不願放過任何漲價的機會。發展經濟是好事,令人嚮往的景點景區也確實對提振地方經濟、拉動就業增長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經濟不發達、更健康的旅遊産業鏈還沒有發展起來的階段,依靠門票收入擴充地方財力,並非不可理解。但是,“門票經濟”不是長遠之計。即使在短時期內不愁客源、不愁人流,這也是因為我國經濟不斷攀升,旅遊需求旺盛,而國內遊客對旅遊品質的要求仍處於初級階段。一旦時間推移,遊客的口味變“刁”,一些門票價格高昂、旅遊功能單一的景區景點還能不能吸引“回頭客”,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的。例如,近幾個黃金周,儘管海南省接待遊客量均大幅增長,但大部分觀光景區的遊客量卻在下降,這説明觀光式旅遊正逐步讓位於休閒式度假。

  “門票經濟”還有很多站不住腳的地方。從道理上講,景區景點是公共資源,雖然地方付出了維護和管理成本,理應獲得經濟回報,但設置過高的價格門檻,增加國人旅遊成本,自然會引起不滿。從民生上講,單一的“門票經濟”對普遍改善當地居民的收入狀況,也難以起到太大作用。遊客花在門票上的支出多,其他消費就會減少。“門票經濟”擴充的多是地方政府的“荷包”,雖然説,政府可以再把這筆收入投入公共領域,但這種再分配的方式,往往缺乏公開透明,還不如降低門票價格,打造公正健康的市場環境,推動當地居民發展旅遊相關産業,讓錢直接進入居民的腰包。看似政府的“荷包”增速減緩,支配權力也有所淡化,但地方經濟的發展卻可能更見活力。

  是要“門票經濟”,還是要長遠發展,端看眼光遠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