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收醫保病人,規避矛盾的“捷徑”行不通

時間:2012-04-25 09:56   來源:工人日報

  據《新京報》4月23日報道,近期,北京一些醫院出現河北保定患者集中治療現象,有的只是常規治療。記者調查發現,他們多是保定當地職工醫保患者。據悉,當地實行了“總額預付制”的醫保新政,即醫保中心在前一年把所有醫療保險所用的資金分配給各醫院,醫院給科室定指標,醫生收治職工醫保病人的超額費用由醫生自墊等,目的是為減少醫保基金流失。記者調查發現,當地實行該新政後,出現了公辦醫院限收醫保病人、醫鬧頻發、醫患關係緊張等問題,而民營醫院則放開收治,出現過度醫療甚至套保現象。

  實行醫保新政,控制醫保基金流失,防止濫用藥、濫檢查、過度治療,保障醫保基金合理使用,其出發點無疑是好的。有些新政可能會在執行中導致患者就醫的一些不方便,比如,過去開一次藥的,現在則需要多次開藥,這可以通過解釋工作得以化解。

  分析媒體披露的保定“總額預付制”醫保新政,這種做法過於簡單化,醫保中心給醫院下達醫藥費支出總額控制指標,醫院也是簡單給各科室下達醫藥費總量指標,各科室層層照轉,責任最後落實到醫生身上。這些做法表面看似乎簡單易行,卻給患者帶來了就醫的不便,甚至是損害了醫保患者的權利。道理很簡單,職工參加了醫保,交了醫療保險,卻不能享受醫保待遇,自然容易引發矛盾。

  一方面,要控制醫療保險基金支出,減輕財政壓力,同時,要盡可能提升醫療保險的保障能力,為參保者提供更好的服務。為此,有效的方法是制定科學、合理、方便患者的措施,有層次、分階段地逐步實現目標和緩解壓力,而不是圖自己方便,把矛盾下放,簡單地回避問題。這種“一刀切”的做法只會加劇矛盾,將問題複雜化,甚至干擾國家醫保制度改革的推進。

  醫保基金存在一定缺口,地方財政負擔加重,一些醫院因為墊付部分醫藥費而背上了沉重的負擔,這些都是實情,也是醫保制度深化改革的一個重點。前不久國務院召開的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會議上提出,要鞏固擴大基本醫保覆蓋面,提高基本醫療保障水準,改革完善醫保支付和醫療救助制度。對此,相關部門必須對醫改政策有準確的理解和把握,改進各個環節的醫療服務,努力給參保者提供更好的保障,更加方便參保者就醫,減輕參保人員的醫療負擔。

  據最新消息,針對上述新聞所反映出的問題,衛生部已要求河北省衛生行政部門調查此事,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措施。河北保定醫保中心約談相關醫院,嚴禁拒收醫保病人。

  無論如何,醫改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需要各個方面拿出積極的改革態度,在創新中努力化解矛盾,而不是簡單回避矛盾,不能因簡單化的“一刀切”做法干擾了醫改進程。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