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過度醫療,限收參保患者是錯招

時間:2012-04-25 09:50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近期,北京一些醫院集中出現保定患者住院治療現象。記者赴保定調查發現,保定各大醫院限收職工醫保病人。據悉,保定實行名為“總額預付制”醫保新政,醫保中心給醫院定指標,要求醫生限收職工醫保病人,超出限額的由醫生自行承擔,若要在當地治療,患者只能自費。(4月23日《新京報》) 

  這真是咄咄怪事!病人有病,自費的,有床位;有醫保的,沒床位。假如棄用醫保、自費治療,也有床位!繞了半天彎子,醫院無非在傳遞一個資訊——限收醫保患者。 

  我國推行醫保制度,初衷就是為患者提供基本醫療保障、破解勞動者“看病難、看病貴”難題的。然而,諸如保定推行的“總額預付制”醫保新政,無疑讓大多數醫保患者回到了“起點”——得病了,還得自己掏腰包治療。我們一直津津樂道的醫保制度,其意義與作用豈不大打折扣? 

  限收醫保患者,公辦醫院似乎確有難言之隱。“總額預付制”醫保新政的核心是:醫保中心給醫院定指標,要求醫生限收職工醫保病人,超出限額的由醫生自行承擔。打個比方,一家醫院指標是1000萬,如果花超10%,醫保中心和醫院各自承擔50%,再花超,醫院只能自掏腰包。收治醫保患者“超標”,醫生不但不掙錢,反而“倒貼”,這樣的傻事,醫院當然不能幹、也不會幹!顯然,醫院限收醫保患者,也是醫保政策給逼的。 

  當然,醫保管理部門推行“總額預付制”醫保新政似乎也有“苦衷”:醫保中心不是金山銀山,實現“病有所取”不合實際;而以往,受到趨利因素影響,部分大醫院醫生將醫保看作“唐僧肉”,診療常傾向於開貴藥、新藥,做各種不一定必要的檢查,大處方、大檢查屢禁不絕。而實行“總額預付制”,將總預算分解到各科室,醫生從自身利益考量,自然會嚴控均次費用和均次藥費,杜絕不合理的大處方、大檢查,如能用甲類藥的,不用乙類藥;能做超聲檢查的,不做CT了。 

  可見,推出這項制度是為了便於管理,節省醫保開支,但卻將風險轉移給了醫療服務方——醫院,醫院為了“自保”,當然會限收甚至拒收醫保患者。也就是説,“求醫無門”大病、重病患者成了最終受害者。 

  把脈公辦醫院限收“醫保患者”,整治過度醫療和套保、騙保行為,難道只有限收病人一條路?顯然不是。 

  首先,總額預付制度是為了避免浪費,而不是為了減少政府醫保投入。實際上,我國的醫療保障的水準仍不高,各方既要用好醫保資金,公共財政對醫保也應進一步傾斜。近幾年,全國各地財政收入持續增高,醫保投入也應與日俱增,而不是原地踏步。 

  其次,我國實行的基本藥物制度,是否將藥品價格的水分擠乾?不能否認,時下有些藥品器材採購過程中,藏污納垢,有些藥品利潤超2000%並非神話。一些藥品中,含有的“回扣”腐敗成分太高。 

  再次,醫保預付應當進一步精細化,逐步從總額控制過渡到歐美國家通行的按病種支付,醫保部門也應建立預警機制,和醫院一起承擔超支風險。 

  尤其值得強調的是,公辦醫院限收醫保患者現象,保定絕非是個例。如筆者所在的省會城市,暗地裏早就實行“總額預付制”,一些公辦醫院的科室,每月規定只收治固定數量的醫保患者。像這種現象,全國各地到底有多少?恐怕還有待曝光。但有一點可以肯定,不管政府部門推行什麼新政,確保醫保患者有病能得到妥善醫治,這是必須遵守的“底線”,不能突破。 

  保障醫保患者有病得到醫療,醫保監管部門、醫院不能動“見死不救”的心眼兒,而應該在制度設計上進行調整,讓醫保善政真正澤惠百姓。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