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全球墊底工資”看大學教師形象之變

時間:2012-04-16 08: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一份並不詳盡的調查引發眾多網友熱議,它説的是,在全球28個國家的教師中,單論工資排名,中國教師幾乎墊底。

  芝加哥大學國際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教授飛利浦阿特巴赫是調查發起者,他和同事對比了28個國家大學教師的工資及福利等,主要統計大學教師新聘時的初級工資、最高工資及平均工資。

  所謂“墊底工資”並未引發網友一致同情,一些網友開玩笑説,“教師工資雖低,但中國教師的課外收入全宇宙第一。”當下中國,教師這個職業被各色各樣的新聞包裹著,除了窮鄉僻壤的那些代課老師能贏得真正的同情與尊重外,其他階層的教師往往很難再獲得一致的尊崇。

  雖説上述調查引發了網友對中國教師群體工資收入的關注,但這項調查只是基於大學教師。儘管所謂調查稱“中國大學教師的工資收入低,購買力差”,可大學教師並不屬於弱勢群體,在網民眼中,他們並不具備“哭窮喊苦”的“資格”。我們不妨從此番輿論再度考量大學教師的形象及境遇。

  一位在大學教書的朋友告訴筆者,大學教師並不像外人看起來那般輕鬆。朋友所在的大學是一所省屬重點院校,最近正在迎接上級評估,學校加重了學生對老師考評的分量。一些老師由於學生考評的壓力,有時會故意討好學生,甚至有的上課前還給學生帶一些零食。朋友説,一味討好學生有時會喪失部分為師尊嚴,所以他也開始重新打量大學教師的身份。

  執教之初,朋友很在意職業形象,認為老師的地位就是比學生高。儘管他認真備課、講課,但學生為他打的分數並不高。後來他轉變觀念了:如今大學學費這麼高,學生花那麼多錢來上學,表面上看是求學的,但如果把學生求學看作一種“消費”,那教師就相當於“服務員”,就必須提供學生滿意的服務,學生滿意就是第一位的了。學生需要什麼樣的服務,他照著提供即可。當朋友將自己定位為一個“服務員”時,他的“學生考評分”已在全校名列前茅。

  可是,學生滿意的服務中未必就一定有高品質的“産品”。比如,學生希望學習壓力越小越好、考題越簡單越好,教師為了遵從學生意願,就不得不放棄一些本應提供給學生的知識。這就好比在一家餐廳裏,服務員當然要照顧顧客感受。但顧客來餐廳吃飯,未必一定是衝著飯菜來的,有的是衝著享受餐廳的環境來的,可對於餐廳來講,飯菜的品質通常比餐廳環境更為本質。我能理解朋友對於大學教師身份觀念的轉變,大學産業化這麼多年,受教育在某種程度上確實開始具有“消費”屬性。然而,教師真的是“服務員”嗎?

  朋友説,他現在已經不把“教師”等同於“老師”了。他給學生打電話,自報家門時都説“我是某某某”,充其量再加上“教師”二字,他現在已經不再自稱“老師”了。“教師”只是一種職業,而“老師”是學生發自內心的對你的尊稱,這其中除了對你職業的認可之外,還有情感認同。朋友的説法只是一家之言,但這樣的現身説法不可不重視。

  教師這個職業在輿論視野中越來越“敏感”了,稍有不慎就有被“妖魔化”的危險。一個“全球墊底工資”的所謂調查就能將中國教師再度推進輿論暴風眼,那靜下心來聽一聽教師們自己對這一職業形象的觀念轉變,也不失為一樁好事。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