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帶薪休假 恢復五一長假

時間:2012-03-29 10:09   來源:北京晚報

  鐵道部已經出臺今年清明、五一期間鐵路旅客運輸方案。五一小長假運輸期限為4月28日至5月1日。預計五一期間,全國鐵路將發送旅客3200萬人,同比增長8.5%。其中,4月29日為客流最高峰,預計發送旅客870萬人。

  自2008年減少五一休假天數以後,每年五一前人們都會熱議恢復五一長假的話題。今年兩會上,還有代表表示,恢復五一長假,可以産生至少5000億元以上的消費力,將對推動我國經濟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人們渴望恢復五一長假,尤其在經過幾年取消五一長假的實踐之後,愈加急迫。原因無外乎從春節到國慶之間長達9個多月的時間長假“空缺”,雖然增加清明的小長假,但無法安排長途旅遊休假。春節實際上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儘管是長假,但多數人也不會安排外出旅遊。一年長假出遊都擠壓在十一期間,但是風景卻是夏盡秋來,沒有春光春色宜人。無論從哪方面考慮,儘快恢復五一長假,都是一件利大於弊的好事。小長假不能很好地滿足休閒需求,特別是長途旅遊,這是不爭的事實。

  有專家認為,“目前的休假制度落實不夠,一旦帶薪休假制度真正在全國得到普遍執行,五一黃金周是否恢復的問題或許就不是問題了。”(北京晨報3月21日)

  中國的專家——我這裡是指社科類專家,不是指理工科類——有些人是“三脫離”:脫離實際,脫離生活,脫離群眾。政府請他們提出休假改革方案或其他社會改革方案,他們一定會給政府“瞎馬騎”。聽了他們的方案,搞得政府也變得“三脫離”。

  個人帶薪休假為什麼在中國不能很好執行?除了政府公務員和一部分機關事業單位,多數單位特別是生産企業,幾乎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今天你歇假,明天他歇假,一年到頭處於不是這個崗位缺人就是那個崗位缺人的狀態,正常工作都難以保證,還談什麼品質?對現代化大生産來説,對現代企業來説,員工根據個人需求而不是企業需求和社會需求安排自己的帶薪休假,簡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只能是要幹都幹,要歇都歇。

  退一步説,即使員工帶薪休假制度得到落實,也難以保證一家人(按夫妻和一個孩子三口人計)可以同時休假外出旅遊。而春節、十一這樣的全國性同時放長假,則可以滿足全家集體出遊的需求。這也正是人們呼籲恢復五一長假的原因之一。

  我建議適當調整帶薪休假時間,把現有的帶薪休假壓縮兩三天,放到五一期間,既保留帶薪休假,又可以恢復五一長假。為了不使個人帶薪休假減少天數過多,政府還可以規定五一增加一天國家法定休假。這樣的調整,對國家、集體、個人有百利而無一害。

  當初取消五一長假時,專家有一個理由是“集中放假”造成旅遊景點擁擠和配套設施跟不上需求。這本來是一個發展中的問題,隨著時間推移和人們來過一次、兩次就會逐漸趨向緩解和完善。事實證明,取消五一長假,反而讓十一黃金周旅遊景點變得更加擁擠不堪,配套設施壓力更大。用“更加集中”的辦法解決“集中”出現的問題,您説專家的頭腦是否有點問題?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