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個人品行以外的問題

時間:2012-03-21 09:52   來源:長江日報

  全國政協委員、社會學研究所原所長景天魁説,“啃老族”已從一种家庭現象演化成社會問題,建議取消“啃老族”享受各種社會福利的資格。

  景天魁指出:“調查顯示,中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30%左右的青年基本靠父母供養”。這裡沒有量化指標可循;再則,“基本”靠父母供養的青年,從父母那裏獲得的“經濟總量”,不見得必定多於其他“啃老族”。

  基本靠父母供養的青年佔30%左右,這個數字不可靠。這種供養狀態絕大多數青年都曾經有過,但多是階段性、暫時性的。確實有因為好逸惡勞而不就業謀生的孩子,但不願長久依賴父母的仍佔絕大多數。經濟自立,不一定都出自經濟理由,比如,對許多青年,這是個人尊嚴或恥辱感、價值感、成就感問題。

  “啃老”,換個説法就叫“拼爹”。“啃老”的概念,側重於表述經濟關係,“拼爹”,則“全方位考察”,囊括所有領域的“啃老”,尤其提示上輩對下輩私授、私傳“既得社會資源”的現象。改換“拼爹時代”,扭轉“拼爹潮流”,這想法當然好,但“鞭策啃老族”,與實現這願望毫不相干。

  誠然,“啃老族”較多,和計劃生育形成的獨生子女現象有關,和家教以及個人素質有關,然而,以社會學與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對此起著決定與影響作用的兩個要素,即勞動與分配。

  某個家庭衡量家人收入與生活是否“達標”,均不會脫離自身經濟狀態,對無法靠獨自力量實現“正常生活”的後輩,中國家長予以“傾斜政策”,合乎人情倫理。不過,大家都希望後生混得好而無需他人扶持救助,幾乎沒人珍惜這種救助後輩的機遇,而是迫於現實環境,不情願地“養小”。

  大學一年需要費用約2萬,畢業後薪水多為一兩千元;一個小孩住幼稚園,一月上千元;病一次,數月白幹;工資收入進入“中産”,一線城市買房仍不敢想;崔永元稱收入過萬仍覺得錢不夠花,這話讓遠不如他的某些後生,恐怕更加喟嘆。

  即便是被視為“好逸惡勞”群體中的部分青年,其“無所事事”也與勞動尊嚴、勞動收入的不佳狀態有關。務正業,既不能讓他們提升經濟地位,又不能為他們帶來尊嚴,這樣,流血流汗的勞動,自然被“已得溫飽者”不屑一顧。

  此話題必會聯繫到房價。土地財政和各環節的稅費,啃了農民啃市民,啃了上代啃下代,部分幸運的青年只好“轉啃”家裏老一輩。“市場分配”和“二次分配”方面出了問題,社會之“重大比例關係”失衡,於是,小家庭中的“二次分配”只得出場。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