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地溝油大案告破後,“怎麼對付地溝油”就一直是民眾放不下的話題。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衛生部開始公開徵集地溝油檢測方法,遺憾的是,衛生部發言人鄧海華透露,目前徵集到的檢測方法都分辨不了地溝油,所以公開徵集還將繼續。此外,有資料顯示,從各國情況看,目前對地溝油並無特效的檢測技術。(本報今日15版報道)
現行的國家強制標準分辨不出地溝油,所以得想個讓地溝油現形的法子,這當然沒錯,但事實上,創立檢測方法並不是對付地溝油氾濫的最重要手段。如果不能從源頭上杜絕地溝油流向餐桌的可能,即便我們有了檢測方法,地溝油也不可能絕跡——畢竟,執法部門人力有限,不可能時時刻刻把市場上流通的可疑食用油都送去檢測。檢測方法可以在個例上顯威,但它畢竟屬於事後處理,只能在地溝油出現後才顯示作用,卻不能從源頭上預防地溝油的出現。所以説,準確的檢測方法確實需要,但它只是我們對付地溝油的一個輔助手段,真正的治本之策,在於通過政策疏導讓煉製地溝油無利可圖,切斷泔水等地溝油原料流向餐桌的通道。
怎麼切斷餐余垃圾成為地溝油原料的通道呢?唯一的辦法只能是政府主導進行餐余垃圾的收購,並且,收購價格要比黑心廠商出的價格略高,這樣一來,産生餐余垃圾的餐館和個人出於經濟人的理性考慮,自然會將泔水賣給政府指定的回收公司。至於政府通過回收公司收回來的泔水,則可以用作提煉生物柴油,用於政府指定回收公司的泔水回收車等領域。最近,英國湯普森航空公司率先推出了 “地溝油航班”,為地溝油的回收利用提供了新的可能,當然,成本高於普通航班的“地溝油航班”,同樣離不開政府的扶持。這樣一種基於經濟理性的疏導鏈條,在日本、荷蘭等國已經有了成熟的經驗,表面上看,政府高價收購泔水吃了虧,但在保障食品安全、減少執法成本等方面的長期收益,卻要遠遠高於短期的成本付出。
任何的社會管理,都應該以整體效益的最大化為原則。在食品安全等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領域,政府更應該把賬算得長遠一點,千萬不可捨不得短期的財政投入。對付地溝油即是如此,基於“事後懲戒”的地溝油檢測方法當然需要,但基於“事前預防”的治本之策則更重要。換句話説,即便檢測方法一直無法創立,只要政府財政投入到位,只要餐余垃圾變身地溝油的渠道被切斷,那麼,地溝油也將徹底遠離我們。比創立地溝油檢測方法更緊迫的,恰恰就是如何參照國外經驗,確立政府全面控制地溝油的“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