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的監管比“鑒定術”更重要

時間:2011-10-14 10:35   來源:光明日報

  據媒體報道,衛生部近日透露,目前徵集到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經過論證特異性均不夠強,有關部門將再次向社會公開徵集方法。有資料顯示,從世界各國情況看,目前還沒有特效的地溝油檢測技術。

  油脂加工、食品安全、衛生檢驗、化學分析等領域13名專家聯合進行科學論證,最終都不能確定明顯區分地溝油和食用油的方法,這恐怕是比9月中旬破獲跨省地溝油大案更讓人震驚的消息。我們不禁要問:是我們的食用油標準太低,還是地溝油“太乾淨”,以至於連專業技術人員都難辨真假?

  9月13日,在公安部破獲的地跨浙江、山東、河南等地的地溝油制售食用油大案中,案件調查人員發現,集掏撈、粗煉、倒賣、深加工、批發、零售等六大環節于一體的地溝油黑色産業鏈早已形成,並打入到正常食用油市場。

  地溝油産業鏈條存在這麼多年,並且滲透到批發零售各個環節,無論是地攤小吃、家庭餐桌還是星級飯店統統中招。在此情形下,再花大力氣去辨別何為地溝油,何為正常油,無異於“麥囤裏面撿綠豆”,成本太大卻收效甚微。從根本上治理地溝油問題,還是要回到食品監管的傳統道路上。

  一是要從源頭治理杜絕地溝油流出。此次涉及地溝油大案的格林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其實就是打著生物柴油的旗號,行制售地溝油的勾當。有關部門對此竟一無所知,直到案情波及全國並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才被發現治理,可謂後知後覺。因此,從源頭把關,監管地溝油回收利用各個環節,確保地溝油不流向市場才是解決地溝油問題的最關鍵環節。

  二是嚴格食品品質監管標準。眾所週知,由於地溝油來源和加工環節的不正當,導致裏面存有很多的有毒有害物質。麥子和綠豆不好挑揀,有毒油和健康油則一檢測就能看出來。因此,在食品安全檢測中,也就根本用不著費盡心機地區分何為地溝油何為食用油,只要認清健康油和不健康油這一個標準即可,危及健康的食用油與地溝油有什麼區別?

  地溝油要嚴查,制售地溝油者也一定要嚴打,這是公眾的期待,有關部門為此找到簡便易行的檢測辦法,也是為了尋找證據打擊制售地溝油。但我們在努力區別地溝油與非地溝油的同時,切不可因此走入食品安全“出身決定論”的誤區,認為來路正當的食用油就是安全的。須知只有確保所有來路的食品都安全,才是我們加強食品安全監管、維護公眾健康的最終目標。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