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治“地溝油”不必過分依賴檢測技術

時間:2011-10-14 11:18   來源:濟南日報

  距離9月中旬公安部公佈破獲跨省地溝油大案已有一個月的時間,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10月12日透露,目前徵集到的5種地溝油檢測方法特異性不強,有關部門將再向社會公開徵集方法。資料顯示,從各國情況看,目前地溝油並無特效檢測技術。(詳見今日本報四版)

  假如有一種靈驗、便捷的檢測技術,立馬能鑒定出哪種油是地溝油,這當然是好事。衛生部等相關部門虛心向社會徵集地溝油檢測方法,這也值得期許和讚揚。但是,打擊地溝油、防止其流回餐桌,尋求有效檢測技術只是一個選項而不是關鍵路徑。一方面,對於一項靈驗的檢測技術的攻關,時間具有不確定性,不知哪年哪月哪日,但是百姓須臾都不願也不能再吃進地溝油。另一方面,即便攻克了檢測技術難關,也未必就會成為“一測靈”,個中道理很簡單:檢測技術有了,地溝油製作工藝水準也會升級換代、“與時俱進”,與檢測技術“賽跑”,屆時我們對地溝油的氾濫恐怕還是束手無策。

  需要指出的是,地溝油本無原罪,它在世界各國都存在,區別在於我國有大量地溝油“流進”消費者的嘴裏。有專家預測,我們吃的油十分之一是地溝油,而國外的地溝油卻能實現廢物再利用。日本將地溝油作為肥皂、塗料、油漆等工業原料,或是製造生物燃料;美國除了將地溝油用於生産生物燃料外,還將其轉化為熱能和電能;英國將地溝油製作成生物柴油,甚至變成了航空油,今年10月7日,英國湯普森航空公司推出的“地溝油航班”波音757客機從伯明翰機場起飛首航成功。

  假如地溝油有其合理的歸宿與用途,而不是走上餐桌害人,研究地溝油檢測技術就純屬多餘了。這或許是“現在世上並無特效檢測技術”的根本原因——— 如果沒有缺德的人違法將地溝油送上餐桌,相應的檢測技術自然就會無用武之地,誰還會費時費錢費力地去研製它?!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即便有了高超、靈驗的地溝油檢測手段也無濟於事。在我國,瘦肉精、三聚氰胺、蘇丹紅以及各種有毒食品添加劑之所以能走上餐桌害人,素來缺乏的不是檢測技術,有目共睹的是行政監管體系失靈以及社會公德淪陷。

  打擊地溝油的根本途徑是堵疏結合,而並非檢測技術。所謂堵,就是衛生、質檢、公安等多個部門共同整治,不能推諉扯皮。地溝油之所以氾濫,首要原因在於出現監管真空。按理説,諸多負有監管責任的部門都應該管管地溝油,事實上卻鮮有人管。地溝油流向了哪?哪收集地溝油、用途何在?只要想查恐怕誰都難以躲過,因為加工地溝油的廠家無論隱藏的多麼深,四處瀰漫的臭味、來來往往運送泔水等垃圾的車輛,哪個不是“舉報信”?問題的焦點是有沒有人去查去管。所謂疏,就是政府部門對地溝油的合理使用要積極有為,比如通過行政補貼的辦法集中收集地溝油並進行無害化處理,或者借鑒發達國家的管理經驗與技術,將地溝油當成製作化工、燃料等原料。否則,即便我們研製出再精密的檢測技術,恐怕都無法消除地溝油流向餐桌的可能。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