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束電商欺詐,別忘了市場之手

時間:2012-09-06 10:27   來源:齊魯晚報

  發改委的這一處罰決定值得肯定。我們鼓勵正常的市場競爭,但反對這種鬧劇式的欺詐。電商巨頭們的價格戰是不完善市場的衍生品,一紙處罰令或許可以慰藉消費者受傷的心,卻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價格欺詐産生的根源

  8月中旬,一場價格大戰席捲了電商市場,一時間輿論沸沸颺颺。昨日有消息稱,國家發改委認定有電商的促銷宣傳行為涉嫌虛構原價、欺詐消費者,已經對涉及此事的京東、蘇寧、國美三家電商進行了處罰,受罰一事也得到了京東方面的確認。

  在這場電商價格大戰之初,不少人都曾充滿期待,希望通過這場大戰,讓消費者享受到物美價廉的商品。然而事與願違,整個促銷活動中充滿了虛構原價、有價無貨的情況,重合商品過少也讓所謂的競價變得有名無實,最後不得不草草收兵。在不愉快的消費體驗之下,不少消費者感覺被“忽悠”了。

  發改委經過調查做出了這一處罰決定。消息一齣,有人拍手稱快,認為此舉足以慰藉此前太多由興奮到失望乃至憤怒的消費者心理,也有利於維護正常的市場秩序。但也有人對這一處罰決定表示了擔憂,認為這是行政力量對市場行為的過多干預。

  發改委的這一處罰決定值得肯定。我們鼓勵正常的市場競爭,但反對這種鬧劇式的欺詐。中國當前的市場環境還有很多不盡如人意之處,不少企業還做不到真正的誠信經營,而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強、維權成本太高、維權渠道不暢等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完全依靠市場那只無形的手,將很難保證市場的效率與公平,也很難充分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事實也證明,價格戰開始後,儘管很多消費者發現部分商品先漲再降,部分商品更是不降反漲,不少人還遇到了下單後才被告知無貨的情況,但至今沒有一位消費者站出來運用法律武器維權,作為專業組織的消費者協會也遲遲看不到行動。相對於發改委及時的行政處罰,消費者的自我維權態度顯然是消極的,如果沒有行政力量的介入,無疑是對這種欺詐行為的放任,也讓相關的法律形同虛設。

  但我們也應看到,電器是日常消費品,電商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發改委以往對企業産品價格的管理證明,無論是成品油價格調整機制,還是對水電煤氣的定價,抑或是對日化、速食麵、酒類等企業的約談,都未能讓民眾普遍滿意。在充分競爭的行業裏,企業和消費者才是參與經濟生活的真正主體,市場若想有效、公平地運作,既離不開企業的自律和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升,也離不開相關法律的完善和政府的監管,只有政府、企業、消費者共同努力,行政之手和市場之手各自發揮自己的作用,才能一方面引導企業更好地行使定價權,一方面讓企業回歸正常的競爭軌道。

  這次處罰令還提示了我們兩點:一是價格戰是企業常用的競爭手段,但必須遵循一定的價值底線。作為發動者的三家電商巨頭並沒有從價格戰中得到什麼好處,行政處罰還在其次,重要的是促銷宣傳中的欺詐成分帶來了信任危機,原本蓬勃發展的行業勢頭很可能因此受挫。二是目前我國有關電商市場的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完善,已經列入制定計劃的《電子商務行銷運營規範》等標準希望能儘快出臺,以促進電商行業良性健康發展。

  電商巨頭們的價格戰是不完善市場的衍生品,一紙處罰令或許可以慰藉消費者受傷的心,卻無法從根本上消除價格欺詐産生的根源,如果不真正建立起市場規則意識,下一次價格戰可能就在不遠處等著我們。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