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溫州民間借貸風波發生以來,為了幫助企業擺脫困境,防止信貸風險擴散和傳導,在溫州銀監分局的指導下,溫州銀行業協會今年年初建立了多頭授信解困會商機制,著力解決一些資金連結近崩盤的“危機企業”遇到的難題。
多頭授信解困會商機制,指的是由溫州銀行業協會下設的信貸管理與風險控制委員會牽頭,對3家或3家以上銀行業協會會員單位授信的危困企業,按照“一企一策”的原則,研究制定會商救助方案,對符合條件的危困企業展開幫扶。
多頭授信解困會商機制有3大亮點:防止銀行盲目抽貸、降低授信風險、強化協同效用為企業帶來幫助。監管層也為該項制度上了“緊箍咒”:對違約或拒不執行會商結果的銀行,溫州銀行業協會將進行同業警告,並以一對一發文形式抄送其上級行及銀監部門,情況嚴重的,銀監部門還將視情況採取監管督促措施。
民間金融是溫州的一大優勢,但民間借貸卻成為了壓垮不少民企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一情況與金融機構作用缺失有較大關係。在溫州,有超過40萬家企業,多數為小型企業,由於得不到足夠信貸支援,不少企業只能被迫轉向民間借貸,而這背後則是大量資本逃離實業、企業外遷、産業空心化,直至民間借貸風波集中爆發。
此後,“補血”溫州的行動漸次鋪開,有媒體用“銀行集體救贖”來評價銀行業的表現,包括國有大型銀行在內的多家金融機構積極表態“力挺”困境下的中小企業,有25家銀行發佈了“不抽資、不壓貸”的聯合聲明,以穩定企業家情緒。
“力挺”一定是在無風險的前提下展開,這也正是多頭授信解困會商機制被多家銀行接納的原因之一。在會商過程中,為企業“把脈”的至少得有3家銀行,依據各自的風險底線和中小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的不同,不論是對已投放的貸款還是續貸,都有全面和客觀的風險把控。鋻於在此次風波中已有銀行資産品質受影響,此舉無疑能防止信貸風險擴散,防範區域金融風險。
多頭授信解困會商機制不僅保證了參與銀行“不抽貸”,更有銀行為危困企業續貸。在今年4月對溫州月兔電器集團有限公司的會商中,6家參與行中有3家續貸銀行為企業新增貸款3000萬元,確保企業資金正常運轉,這也是6家銀行共用了各自掌握的月兔集團相關資訊,並分析企業債務資産、生産技術、銷售利潤後得出的結果。從長遠來看,銀行對企業的産業升級、長遠發展也“瞭如指掌”,信貸杠桿不僅解企業一時之困,更是對規範企業發展,助力産業升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會商的過程還解決了銀行之間缺乏互信的問題。對於大型銀行,包括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內,設在溫州的通常是二級分行,為防範風險,是否授信、額度高低,總行有很大決定權。為避免許可權被上級行收走,會商機制保證了多家銀行步伐一致,共同為危困企業診斷風險,排憂解難。
此次溫州民間借貸風波,倒逼金融業加快改革創新的步伐,多頭授信解困會商機制便是一種全新的探索。對銀行來講,扶持危困企業的目標更為明確,風險更小;對企業來講,授信額度不降反增,金融支援的力度大大加強。當前,金融扶持中小企業的呼聲日漸高漲,金融創新已不能局限于信貸産品的層出不窮,金融機構尤其應當從制度和機制建設入手,在遵循市場化原則的基礎上,更好地解決中小企業的實際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