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學“熱”的“冷”思考

時間:2012-07-12 14:40   來源:經濟日報

  隨著高考、中考陸續結束,北京首都機場國際出發大廳又重復著去年暑期的場景,學生們一批批奔赴世界各地遊學、修業。據首都機場統計,近3年的暑假,學生因海外遊學而出境的人數逐年攀升。今年暑假,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的機票甚至出現了一票難求的情況。

  按主辦者的説法,所謂海外遊學,就是送孩子到國外參觀世界名校,與國外孩子共處,既遊也學很有意義。不可否認,孩子到國外遊學可以開拓視野、增長見識。特別是對準備將來出國學習的孩子而言,是對未來留學生活的一次探路。但存在的問題是,一哄而上的海外遊學往往偏離了初衷。

  從心態上看,跟風現象普遍,“攀比”情結嚴重。筆者的同事今年讓女兒去英國遊學。他説,本來沒打算讓孩子去,但經不住女兒多次央求,“她説好多同學都出國去了,她也想去。而且周圍鄰居和單位同事的孩子也有不少出去遊學的。”同事只好掏腰包讓孩子“瀟灑走一回”。

  從效果上看,往往名不副實,甚至只“遊”不“學”。目前,一些海外遊學團除了打上“遊學”的標簽外,安排的日程與成人旅遊團並無太大區別,孩子回來就記得一些旅遊景點,對當地的文化民俗、風土人情沒有太深印象,對外語能力的提高幫助不大。

  在海外遊學熱的背後,摻雜著複雜的利益瓜葛。從某種程度看,海外遊學熱與相關利益獲得者的“積極推動”有很大關係。有媒體報道,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門和學校與旅遊團體聯合下發通知,“鼓勵”學生海外遊學甚至還有硬性“指標”。

  遊學的目的是“學”,過早遊學脫離了孩子的年齡和性格特點,難以達到遊學的真正目的。因此,我們在搞清楚何為遊學、何時遊學、遊學何為的基礎上,不妨再冷靜地思考:我們的孩子是否需要那麼多的海外遊學? 

編輯:許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