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加分與財政補貼必須慎用

時間:2010-06-12 10:22   來源:北京晚報

  上面只開一個小口子,到了下面就有長江、黃河之勢。這是中國一些政策規定執行過程中的一大特色。很多看起來很美的政策規定,到達終端環節就成為完全走了樣的東西。

  比如高考加分制度。教育部規定的加分項目只有14種。而各地實際執行的卻多達200余種。如果説14種高考加分,教育部和各級紀檢監察部門還能夠及時發現每一種加分中的漏洞,到了200多種時,我相信神仙也管不過來了。本週一,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説:近年來,高考加分制度在許多地區淪為腐敗的通道,且各種舞弊、造假、有違公平的個案被一一曝光,這一制度有如過街老鼠,到了人人喊打的程度。

  全國統一高考制度本來是一項全社會公認的最公平、“最不壞”的考試製度,到了地方上可以有200多種加分制度公開“破壞和搗亂”,這種對考試公平原則的破壞力之大可以想見。任其發展下去或許有一天全國統考也就名存實亡了。

  與高考加分亂象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各類財政補貼。估計全國的財政補貼不止有14種之多,到了地方更不止200多種。補貼下去了,究竟有多少跑冒滴漏,發補貼的財政部門也説不清楚,更管不過來。家電以舊換新財政補貼便是一例。從今年6月1日起,家電以舊換新財政補貼從去年9個省市試點逐步推廣到全國範圍內實施,截止時間暫定為明年12月31日。

  國家收稅是有成本的,所花人力物力在世界排名可能進入前10名。把財政收入補貼發下去也是有成本的,特別是家電以舊換新財政補貼要在三個環節進行,成本之高令人都難以想像。消費者交售舊家電購買新家電這是一個補貼環節,中標家電回收企業享受運費補貼,根據回收舊家電類型、規格、運輸距離分類分檔定額補貼是一個環節,家電拆解處理企業可享受拆解處理補貼是第三個環節。財政部門能有多少人監管這些補貼環節?管得過來嗎?閉著眼睛都能想到這裡面漏洞有多少、有多大。

  有報道説,據家電賣場介紹,以舊換新政策不僅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也讓一些“黃牛黨”和小型家電經銷商找到了空子。因為參與以舊換新可在産品成交價的基礎上獲得高達10%的補貼款返還,這使很多本來就微利的家電産品是以低於商家進貨的價格賣出去的。比如一台4000元左右的筆記型電腦,按補貼上限可獲400元的補貼,消費者實際花費3600元,而很多不成規模的小經銷商自己進貨也要3800元左右。這樣一來,他們通過以舊換新從家電賣場進電腦比正常拿貨更合算。所以他們只需要持一個北京戶籍的身份證,再從舊貨市場上買些便宜的舊電器,就可以按照家電以舊換新的程式堂而皇之從家電賣場大規模“進貨”了。使這項為拉動內需、惠及百姓的政策補貼款並沒有真正補到消費者手中。(北京青年報6月6日)一位熱心讀者看到我4月28日今日快評《以舊換新適可而止》後打來電話説,現在公路比較繁忙,各地收購舊家電的把有繼續使用價值的部件拆下後,破爛下腳料裝車往北京送,賣給有以舊換新需要的消費者或商家。我估計,以舊換新財政補貼全國鋪開後,各地緊急調運廢舊家電車輛會更加繁忙,既然有運輸距離定額補貼,説不定連美國的舊家電都運進來了。沒有補貼時,處理舊家電的一定會按照最為經濟的辦法進行,有了補貼則一定會按照最不經濟的辦法進行。補貼是為了拉動經濟,補貼不好反而害了經濟。

  財政補貼與高考加分一樣,必須慎之又慎,充分評估其副作用。“治一經損一經”的事情,少幹為佳。治一經損幾經的事情,更不能幹。非要補貼的話,不如對家電企業和家電賣場少收點稅。效果一樣,還節省了收稅——補貼環節的成本,不給“黃牛黨”鑽空子,不破壞家電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有利於消費者選擇和家電企業創新(蘇文洋)

編輯:趙靜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