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生活用品進口關稅一舉多得

時間:2012-05-02 09:55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降低進口關稅,在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可促進國産商品和國內企業優勝劣汰,最終有利於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

  中國政府網日前公佈《國務院關於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要求,調整“獎出限進”、“寬出嚴進”的工作思路和政策體系,堅持進口和出口並重,適當擴大進口規模。為了從財稅方面支援進口,我國將以暫定稅率的方式,降低部分能源原材料的進口關稅,降低部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的進口關稅,調整部分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的進口關稅,並進一步擴大零關稅商品範圍。(5月1日《新京報》)

  早在去年6月,商務部就曾表示將進一步降低進口關稅,包括降低中高檔商品的關稅。這一表態一度引發該不該降低奢侈品關稅的爭論。其實,對普通民眾而言,並不太在意奢侈品的關稅和價格是高是低,在意的是普通進口商品為何那樣貴、進口關稅能否下調。所以我們看到,在上述國務院出臺的指導意見中,明確表示“降低部分與人民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生活用品的進口關稅”,也就是降低普通商品的進口關稅。這一政策契合民意,與其他減稅措施一樣,可謂一項惠民之舉。

  進口商品價格畸高,國內消費者對此多有抱怨。即使是有些“中國製造”的商品,在國外的售價竟然也比國內便宜。由此導致的後果是,國內消費者紛紛到國(境)外採購商品,人們大包小包帶回來的不僅有各色中高檔商品,也包括奶粉、醬油、洗衣粉等日常生活用品。我們常説經濟發展方式要轉型升級,要靠內需拉動,可是,很多國人卻將大把大把的錢花在了國外,在為別人拉動內需,豈不遺憾?要改變這一現象,就需要降低進口關稅,尤其是降低普通商品的關稅,讓國內消費者不出國門就能購買到質優價廉的進口商品。民眾因此而受益,究其實質,就是讓國內民眾進一步分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進口關稅降低,勢必會對國産商品造成一定的衝擊,給國內企業帶來壓力。對這個問題也需要辯證看待。以奶粉為例,國産奶粉問題頻出,讓人倍感失望,很多消費者轉而選擇進口奶粉,甚至成群結隊到境外掃貨。同時,高額關稅使得進口奶粉價格畸高,收入較低的家庭仍只能選擇國産奶粉。如此,保護國內品牌實則以犧牲消費者的利益為代價,也許正因為有這層保護,國內的一些奶企才不思悔改,不思進取;若沒有這層保護,反而可能逼迫他們痛定思痛,重整旗鼓,在激烈而公平的競爭中做大做強。所以,降低進口關稅,在保護消費者利益的同時,也可促進國産商品和國內企業優勝劣汰,最終有利於國民經濟的轉型升級和健康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國務院出臺的上述指導意見,主題為“加強進口促進對外貿易平衡發展”。我國是世界上第一貿易順差國,出口多而進口少,由此導致的貿易摩擦不可避免。另一方面,正如商務部副部長兼國際貿易談判副代表鍾山所言,我國外貿發展方式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等問題不斷顯露,其中一個問題就是出口商品的品質和效益不高。所以,我國對外貿易需要從“量的擴張”向“質的提升”轉變,由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作為世界上的第二大經濟體,我們需要承擔起大國的責任,降低進口關稅,擴大進口規模,不僅有利於促進我國對外貿易的平衡發展、可持續發展,減少貿易摩擦,而且是為促進貿易自由化與經濟全球化作出應有的貢獻。

  對外可減少貿易摩擦,促進貿易平衡發展,對內可讓消費者受益,促進經濟轉型升級,由此可見,降低進口關稅可謂一舉多得。

編輯:于斯文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