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關稅是打擊瘋狂走私葡萄酒的利器

時間:2011-06-22 16:55   來源:台灣網

  近幾年,中國葡萄酒市場日漸升溫,從事進口紅酒生意的公司也逐漸增多。而一份來自法國海關的2007年紀錄顯示,出口到中國的紅酒數量遠遠超過了中國海關相應的進口紀錄。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葡萄酒逾70%來源於走私。而業內人士也證實,偷逃50%稅費走私紅酒衝擊合法葡萄酒進口。(《法制日報》6月15日)

  中國市場銷售的進口葡萄酒逾70%來源於走私。70%,一個多麼令人驚訝的數字。導致瘋狂走私的背後,無疑是高額的關稅。合法進口的葡萄酒,就要將50%的稅費加到消費者的頭上。在巨大的利潤面前,不少人就會動各種歪腦筋,偷逃這50%的稅費。走私葡萄酒不僅會破壞正常的貿易秩序,打破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還會讓起步較晚、技術相對落後的國內葡萄酒産業面臨窘迫境地。

  我國海關加大力度稽查這種違法行為,杜絕偷逃稅行為,保護合法進口葡萄酒的利益,是其責任與義務。提高防範能力,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斷總結那些各種偷逃稅的伎倆,讓犯罪分子無所遁形。慣用的伎倆有以下三條:

  將大宗葡萄酒分拆為多票申報,每票10余瓶,將本應申報為“一般貿易”的偽報為“貨樣廣告品”。由於貨樣廣告品貿易方式單票申報數量少、價值低,容易迷惑或蒙蔽海關人員的視線。但是根據市場規律,高價值高檔葡萄酒基本不可能作為貨樣贈送。

  走私者的另一個伎倆是,偽報品名,低報價格。將法國頂級高檔紅酒音譯成不為人熟悉的紅酒名稱。如將拉菲翻譯成“羅斯德古堡”、“費特古堡”,將拉圖翻譯成“萊拓古堡”,將瑪歌翻譯成“蒙格古堡”等等,進而低報價格走私入境。

  此外,利用藏匿方式走私入境。直接將高貨值的高檔酒申報為低貨值的普通酒,並要求外商裝箱發貨前將少量低貨值普通酒放在上層用於掩人耳目,將大量高貨值的名酒放在下面,再將低貨值紅酒稍稍高報價格,企圖讓海關審單關員相信申報價格的真實性,以逃避海關查驗。

  加大打擊力度是否可以杜絕走私葡萄酒,顯然不能一蹴而就,只要有高額利潤的地方,就會滋生出各種利益糾葛。走私者在進口時動用各種伎倆外,監管人員中徇私枉法,暗中勾結,也時有發生。

  要徹底杜絕這一現象的重復發生,解決的利器是降低葡萄酒的進口關稅。 有人擔心降低關稅以後,大量葡萄酒進口會衝擊我國市場,其實,這樣的擔憂是多餘的。高額的價格並不能阻擋消費者喜歡葡萄酒,那些時常消費葡萄酒的人依然會繼續消費,不喜歡葡萄酒的人依然不會消費葡萄酒。降低關稅,等於降低産品價格。將關稅調整到一個合理的水準時,不少經銷商就不會在關稅上做文章。不少國家的葡萄酒關稅一般控制在15%以下。

  降低關稅,並不會出現衝擊國內葡萄酒市場的現象,影響我國同類産業的發展。控制一個合理的關稅,進口葡萄酒依然競爭不過國內品牌,國內品牌的價格優勢依然存在。關稅降低,消費總量加大,進口量相應就增加,而關稅的總量依然不會減少。所以,降低關稅是打擊瘋狂走勢葡萄酒的一大利器。(台灣網網友:婁義華)

 

  (本文為網友來稿,不代表台灣網觀點)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