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幅下調汽柴油關稅能否分利於消費者

時間:2011-06-27 13:45   來源:齊魯晚報
  財政部近日下發通知,從7月1日起,我國將大幅下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燃料油的進口關稅,其中柴油、航空煤油將零關稅進口。這意味著,相關産品價格有可能下降,但零售市場到底降不降價,消費者能否買到更便宜的汽柴油,目前還不清楚。

  下調關稅,意味著擴大進口,有利於我國進出口貿易平衡,縮小巨大的貿易順差和減少外匯儲備。根據常識,擴大能源進口,即增加了國內能源市場供給,相關産品價格必然隨之下跌。但國內石油及其産品的進口由中石油等國企巨頭壟斷著,成品油價格表面上由政府定價,所以雖然大幅下調能源關稅,國內成品油價格並非鐵定會下調,至少未必能下調到位。

  這是有跡可循的,長期以來,政策基調即是保證石油巨頭們賺錢,而且是多賺錢。自利比亞衝突今年2月爆發以來,國際原油價格大幅上揚,4月7日紐約油價達到每桶110.3美元,國內油價由每升約6元漲到每升約7.6元。然後國際油價大幅下挫,但國內成品油價穩坐釣魚臺,理由是國內油價以前沒有漲到位,石油巨頭們相當不滿。最近國際能源組織又動用6000萬桶戰略儲備,打壓國際油價,使國際油價進一步下挫,目前紐約油價每桶約91美元。而國內成品油價我自巋然不動,消費者只能臨淵羨魚。

  現在國家大幅下調能源進口關稅,使國際油價大幅下挫、國際供給增加和關稅三重利好疊加,意味國內成品油更大的降價空間。剩下一個疑問是,下調能源進口關稅,是否真的刺激能源進口?國際原油價格是一定的,加上加工及運輸成本,國外油價似乎不佔優勢,但世界上還是有些國家的相關成本比國內低。前不久,據廣東海關透露,曾出現從香港走私柴油到內地的走私潮,就説明進口油完全有可能比國內汽柴油更具價格優勢。

  剩下的就是,國際油價大幅下挫、國際供給增加和大幅下調關稅的三重利好歸誰。國際油價大幅下挫了,國內能源關稅不升反降,這意味著國家向石油供應行業大幅讓利。目前存在兩種可能:一是相應下調成品油價格,讓消費者因之獲利;二是成品油價繼續保持不變,讓石油巨頭們彌補他們自稱的“損失”。

  今年2月油價高企以來,有車族被不斷大幅上漲的油價套牢不説,油價上漲也向各行各業傳導,物流業成本上漲了,城市蔬菜供應成本上漲了,計程車業成本上漲了。結果就是菜價上揚,打的起步價漲了不説,還要另外加價1.5元。而隨著國際油價持續下挫,國內民眾對油價巋然不動已經相當不滿。

  現在國際油價應聲下跌,就因為國內莫明其妙的油價聯動機制,一直硬撐著不變。現在再大幅下調能源關稅,汽柴油不降價,實在是説不過去了。國內CPI持續高企,5月份是5.5%,據專家預測,接下來將超過6%。為什麼CPI高企,過去很多人怪罪食品價格,其實食品價格上漲就有燃油價格在背後推波助瀾。成品油現在有降價空間,國之利應當惠及兆民,而不能只讓幾個壟斷巨頭笑逐顏開。面對CPI高企的現實,國內油價憑什麼硬撐著不降價呢?(楊于澤)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