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稅收入普遍大增”不是好事

時間:2012-04-20 09:45   來源:新京報

  最近,各省區市陸續公佈今年一季度財政收支數據。在經濟減速的大背景下,非稅收入已成為地方財政增收的主力軍,對部分省份一季度財政增收貢獻率達七成。(據《第一財經日報》)

  長期以來,我國地方政府的非稅收入中,土地收入是最主要的部分,基本上佔到了40%到80%。但是,《中國證券報》3月2日的報道説,今年以來土地市場繼續呈現成交冷清態勢,主要城市土地出讓金收入同比減少47.5%。

  在目前房地産市場不景氣、經濟增長速度放緩、結構性減稅的背景下,是什麼在支撐“非稅收入普遍大增”?如此前媒體報道,隨著財政收入增幅明顯回落,各地財政增收的任務壓力正在增大,各種特殊增收辦法蠢蠢欲動,一些地方甚至要求企業“預繳”所得稅。其導致的結果,是對衝了結構性減稅的作用,使企業和個人投資、消費積極性受到挫折,進而對經濟産生負面的影響。

  國外成熟的市場經濟國家,對非稅收入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辦法,比如項目經法定程式確定、嚴格控制收費標準、實行聽證協商制度、收費罰款收入專用、集中統管收支、健全的收支監督制度等,而我國卻普遍存在項目和標準隨意、管理方式不統一、徵收部門多元、收繳程式繁鎖、資金運作不透明、監督體系不完善等問題。

  不合常理的“非稅收入大增”應該引起高度重視,有關部門要儘快採取措施,研究制定《政府非稅收入徵收管理法》,避免不正常的非稅收入傷害經濟增長。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