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性減稅不能“減少加多”

時間:2012-04-18 09:29   來源:新京報

  如果財稅收入的增長低於GDP的增長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財稅收入在GDP中的比例合理下降,才是目前結構性減稅得到真正實行的標誌。

  結構性減稅的口號喊了幾年,但是一直未見成效,在2012年開局的第一個季度,效果又如何呢?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財政收入同比增長14.7%,比去年同期回落18.4個百分點,其中稅收收入同比增長10.3%,比去年同期回落22.1個百分點。根據另一部門4月13日公佈的數據,第一季度全國GDP同比增長8.1%;同時,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分別達9.8%和12.7%。

  從增長率來看,儘管財政收入增幅有所回落,但居民收入增長仍然沒有跑贏財政收入。所以,在GDP的大蛋糕裏,城鄉居民收入所佔的比例可能還在繼續下降。

  去年以來,一些結構性減稅的政策,主要是今年1月1日開始,對小型微型企業進一步實施所得稅減半徵收的優惠政策;部分城市搞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試點;對數百種進口商品實施了比較低的關稅稅率,以及減免蔬菜等一部分農産品在流通環節的增值稅、減輕物流企業主要是大宗商品儲備倉庫所佔土地的使用稅、進一步減輕物流企業以及農産品生産流通環節的稅收負擔等等。

  但是根據各地的實施情況,上述減稅情況並不理想。

  2011年11月1日開始實行的營業稅、增值稅起徵點上調,該措施針對的僅僅是個體工商戶,一些規模不大但採取公司制的小型企業不能享受這一待遇。甚至有報道稱,一些地方把過去不到起徵點的個體工商戶統統提到起徵點,致使過去不納稅或少納稅的,現在反而多納稅。

  有些行業屬於營改增範疇,增值稅稅率是6%,此前營業稅稅率為5%,改徵增值稅後可以進項抵扣,但是因為企業進項少,相當於稅率提高了1%。

  減稅尚未達標,一些“加稅”措施卻在進行。據報道,有些地方迫於財稅增幅下降,要求企業“預繳”所得稅。此外,房産稅試點範圍可能擴大、一些地方對網店徵稅唸唸不忘、某些地方開始對資本公積轉註冊資本徵稅、海關將大部分高端滋補品及化粧品的完稅價格大幅提升、部分省份正醞釀擴大資源稅的徵收範圍等等。

  所謂結構性減稅,其含義應當有兩點,第一是有增有減、第二是以減為主。目前有增有減做到了,但是第二點還沒有做到。結構性減稅的成效,其衡量標準應當是以減為主,即總體稅負減輕。如果財稅收入的增長低於GDP的增長和城鄉居民收入的增長、財稅收入在GDP中的比例合理下降,才是目前結構性減稅得到真正實行的標誌。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