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未富先老”能源尷尬

時間:2012-03-23 11:03   來源:羊城晚報

  國內汽柴油昨天漲價。許多有車一族連夜加油,只怕是躲得了初一,躲不過十五,油價“8元時代”已是毫無懸念地來了。如何應對這樣高企的油價?對每一個車主而言,當然要精打細算,甚至改變出行方式,學學香港人,75%以上出行都採用公共交通了。

  但作為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就不是變換一下出行方式那麼簡單了,必須有預見性地作出能源結構調整!

  怎麼調整,許多專家已提出不少建議。比如回南天PM2.5重度污染時,會有人建議少開車、建議提高用車成本、限制車輛使用等。同樣的,當油價高企,就會有人建議發展電動汽車、太陽能汽車。其實,這些建議都是老早就提出來的,但因為前些年“油價之痛”還沒這麼切身,這些使用更廉價、更清潔能源的措施難以得到落實,只是停留在口頭上。

  恩格斯在《自然辯證法》中説過,市場需求才是科學得以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面對高企的油價,發展可替代的其他廉價、清潔的能源就會有無窮的動力。市場經濟的自我調節機制就會發揮作用。

  在能源政策上,我們首先就是要節能。把單位産值的能耗降到最低,這裡還包括把每個人的生活能耗降到最低。現在中國的住宅建築能耗遠大於其他國家。我們公共交通依然未能讓大部分市民方便出行。民意調查也表明,地鐵的擁擠已是出行的盲點。我們大部分家庭的爐灶依然在使用天然氣,而很少使用電能。

  其次,我們的能源結構中,再生能源的比例還只是處於象徵性的很小比例。生物柴油依然沒有得到重視發展。城市餐廚垃圾再生生物柴油的技術仍無産業化的突破。使用電能的汽車、給電動汽車充電的“加油站”還沒普及。這一切尚未實現,油價就已進入8元時代,真讓人再次看到了中國“未富先老”在能源上的表現。

  能源結構的調整是不可以用“大躍進”方式解決的,不是今天説調整就可以調整的。因此,必須儘早準備,早做調整的規劃,讓市場經濟的調節作用充分發揮,才可以平穩過渡到一個合理的能源結構上去。

  中國的“未富先老”要我們及時調整退休、養老等政策來應對,油價的不斷高攀、“未調整先貴”也要求政府要有預見地調整能源結構。只有這樣,發改委才不會被“兩桶油”所裹挾、不斷把油價往10元去推。

編輯:樊玉嬌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