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步邁向風電強國

時間:2011-08-17 14:06   來源:人民日報

  大力發展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是國家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客觀要求。2005年以來,隨著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出臺和不斷完善,在國家風電産業政策的支援下,經過電網企業、發電企業、風機製造企業的共同努力,我國風電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十一五”期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連續5年翻番,成為全球風電裝機容量增長速度最快、新增裝機容量最多的國家,部分地區風電利用水準達到世界較高水準。我國已躋身世界風電大國,並向風電強國邁進。

  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風電開發規模實現新的突破。我國風能資源主要集中在“三北”地區,風資源與負荷中心逆向分佈這一基本國情,決定了“大風電融入大電網”是我國風電規模化發展的必然選擇。按照國家“建設大基地,融入大電網”的風電開發思路,我國已建成多個連片開發、規模達到數百萬千瓦的風電基地,風電開發規模屢創新高。截至2010年底,我國風電吊裝容量達到4160萬千瓦,居世界第一,建設容量達到3715萬千瓦,並網容量超過3000萬千瓦,其中國家規劃的河北、蒙東、蒙西、吉林、江蘇、山東、甘肅酒泉和新疆哈密等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並網容量達到2034萬千瓦,約佔全部風電並網容量的65%。

  加大電網投入,加快並網工程建設,風電項目並網及送出得到有效保證。由於風電項目建設週期短(通常半年左右),而電網送出工程建設週期長(220千伏工程通常為一年左右,500千伏工程通常需要一年半到兩年),客觀上造成電網送出工程與風電建設項目很難同步投産。為保證風電及時並網,電網公司加大投入,加強風電並網工程建設,全力保障風電接入電網需要。截至2010年底,全國風電接網及送出工程累計總投資超過418億元,投運風電送出工程線路長度2.3萬公里;建成風電送出匯集變電站(開關站)25個,投運變電容量3770萬千伏安;建成新疆與西北750千伏聯網工程、甘肅千萬千瓦級風電一期安西—永登750千伏外送工程,有效保證了風電並網和送出。

  2010年,全國風電機組平均利用小時數達到2097小時,其中冀北2295小時,蒙東2218小時,蒙西2118小時,黑龍江2031小時,與西班牙(2214小時)、丹麥(2119小時)等國風電利用小時數基本相當。

  此外,國家風電技術與檢測研究中心已于2010年12月投運,中心具備7項完備的風電機組特性檢測能力,綜合性能指標居世界第一。目前,該中心已建成11個固定檢測機位,開發了3套移動式低電壓穿越檢測設備,正在建設13個固定機位,預計到年底可同時開展27種型號的風電機組低電壓穿越測試。檢測中心的建成,為促進風電製造業的技術進步和保證風電技術標準的貫徹實施提供了有力支撐。大力推進風電並網新技術、新産品研發,加強風功率預測、風電與常規電源協調優化調度、風電場集群控制、海上風電柔性直流輸電等方面的技術攻關,全面促進風電並網技術的進步。在河北張家口地區建設目前世界規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工程——國家風光儲輸示範工程,一期建設風電10萬千瓦、光伏發電4萬千瓦、儲能電池2萬千瓦,探索不同種類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模式。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