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發展關鍵還須靠“內功”

時間:2010-06-03 09:22   來源:中國經濟網

  記者1日從財政部獲悉:財政部等4部委聯合下發通知,確定自6月1日起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等5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6月2日《人民日報》)

  自去年12月9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選擇5個城市進行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以來。各界高度關注並寄予厚望,紛紛猜測補貼政策何時出臺?到底會是哪5個城市?

  在六月的第一天,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出臺《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其意義重大,不僅體現了我國總體的能源戰略,而且必將加速新能源汽車的産業化進程。

  去年哥本哈根會議之後,低碳和環保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由此,新能源汽車也賺足了“吆喝”。但是在現實選擇中,因為新能源汽車的購買和使用成本過高,中國公眾對新能源汽車接受度還是比較低。

  在此情況下,政府出臺政策對試點城市私人購買、登記註冊和使用的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給予一次性補貼,這將大大刺激新能源汽車産業市場的發展,並通過對這一新興市場的激活和培育進一步帶動汽車産業技術的進步,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産業鏈迴圈。

  然而,在筆者來看,政府補貼雖然對於當前處於發展初始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産業來説作用非常關鍵,但是政府補貼頂多只是起到“催化劑”作用,要想實現新能源汽車産業的長遠可持續發展,並最終達到普及的程度,還必須依靠企業內部實力的提升,只有通過切實改進技術,降低造車成本,才能最終使新能源車走進尋常百姓家。

  對於新能源汽車生産企業來説,新的競爭已經開始,如果只顧坐享政府補貼的“沙發”,最終只能被市場淘汰。只有率先進行技術革新以降低新能源汽車生産成本,練好“內功”,才能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上取得更多的份額。

編輯:高斯斯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