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破解停車難題,暢通生命通道(新論)

2020年01月10日 14:08:00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近年來,因消防通道被違停車輛佔用,導致延誤施救時間,乃至造成財産損失、人員傷亡的案例時有發生。有統計顯示,各地造成重大人員傷亡的火災事故80%以上都存在消防通道堵塞、拖延救援黃金時間的情況。事故令人痛心,也提示人們補上城市公共安全治理的短板。

  堵塞消防通道,就是堵塞生命救援通道。正因如此,2019年修正的消防法規定,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消防車通道暢通。2019年底,針對消防通道被堵塞現象,應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發出通知,要求明確消防車通道的標識設置、消防通道管理責任、行政處罰和強制措施,並將違法行為納入信用體系。此外,應急管理部還提出在全國部署開展打通“生命通道”集中攻堅行動。通過街道職能部門、居委會、物業等齊抓共管,及時整治清理不合理設施。與此同時,各地還通過以案釋法、普法宣傳,加強引導、強化監督,以及加大處罰力度、提高違法成本等措施,確保生命通道的暢通。

  從社會治理的角度看,佔用消防通道的行為之所以屢禁不止,除了違法者缺乏公共安全觀念、對生命和法律缺乏敬畏,以及監管不到位等因素之外,也有著停車難的深層原因。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不斷攀升,一些居民區面臨停車位緊缺的問題。特別是一些老舊小區,當初設計建設的局限,使得這一矛盾愈發凸顯。這也是為什麼一些地方佔用消防通道的現象反覆出現,治理舉措管得了一陣子,卻無法管長期、管根本的原因所在。就此而言,保持消防通道暢通、有效解決停車難題,既要管要堵,更要疏要導,這考驗著基層社會治理的有效性和精準度。

  近年來,各地從創新社會治理入手,在紓解停車難問題上進行了一系列有益探索。比如,上海市浦東新區塘橋街道以問題為導向,圍繞轄區內的居民停車難題,探索形成了“潮汐式停車”模式,白天商務樓裏停不下的車輛停到附近居民區,晚上居民區停不下的車輛停到商務樓裏。北京市西城區德勝街道推出“全域停車自治”管理模式,通過“全域路側停車管理”“全域小區收費停車管理”以及“全域企事業單位共用停車管理”等方式,盤活並統籌好公共資源、小區資源和社會資源,從而有效緩解停車難問題,使得佔用消防通道等行為大為減少,為社會治理貢獻了新思路。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強調“建設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實現這一要求,需要在科技支撐下,不斷推進治理創新。“潮汐式停車”“全域停車自治”等做法,正是通過充分運用大數據,把錯配的資源“調過來”。這種時間與空間的置換,是一種多方參與、協同合作的社會治理創新,成為破解城市社區治理中停車難題的有效路徑,也成為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的有益探索。

  保持消防通道的暢通,是一道安全必答題,也是一道社會治理課題。針對安全堵點、民生痛點,不斷提升治理水準,優化治理手段,才能不斷回應現實需求,實現互利共用、合作共贏的效果,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

  (作者為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10日 05 版)

[責任編輯:王怡然]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