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從習近平歷年春節走訪基層足跡折射出的人民情懷

2018年02月11日 09:44:00來源:台灣網

  “我們偉大的發展成就由人民創造,應該由人民共用”。

  “把為人民造福的事情真正辦好辦實”。

  “以造福人民為最大政績,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

  ……

  這是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反覆傳遞的對人民群眾的關心和牽掛。不僅如此,每年到春節來臨之際,習近平都奔波在基層考察調研、看望慰問幹部群眾的路上。從2013年以來,習總書記先後在甘肅、內蒙古、陜西、江西、河北調研,看望困難群眾,了解基層實情,身體力行地踐行著以人民為重、始終心繫人民的思想。

  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這是中國共産黨的優良傳統,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時時刻刻放在心頭的牽掛。他多次強調,要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的獲得感,“讓改革發展成果惠及更多群眾,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滿”。而我們追隨歷年來習近平總書記新春基層考察的足跡,也能看到我們的祖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路走來的步伐,廣大人民用辛勤汗水創造美好生活的過程,以及黨和國家對人民群眾的深切關懷和牽掛。

  2013年,甘肅 習近平:“大家都要重視基層基礎工作”

  2013年春節前,習近平來到甘肅,走訪酒泉、定西、臨夏、蘭州等地,深入鄉村、企業、社區,就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進西部大開發、改進工作作風等調研考察,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並向全國各族人民表達美好的新春祝福。

  行程中,習近平來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縣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臨夏回族自治州東鄉族自治縣布楞溝村,入戶看望老黨員和困難群眾。習近平同鄉親們手拉著手嘮家常,詢問糧食夠不夠吃,低保有沒有保證,看病有沒有保障,孩子有沒有學上,年貨有沒有備好。

  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先後來到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湖街道、蘭州市城關區“虛擬養老院”的養老餐廳以及蘭州市城關區五泉菜市場,考察“民情流水線”和“虛擬養老院”的運作情況,並對節前蘭州市場供應情況進行了深入了解。

  在蘭州市七里河區西湖街道辦事處街道政務大廳,習總書記説:“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很多工作需要大家來落實,你們很辛苦。”“希望大家都重視基層基礎工作,關心基層黨員,為基層搞好工作創造條件。”

  2014年,內蒙古 習近平:“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2014年春節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近日來到內蒙古,看望慰問各族幹部群眾,向全國各族人民致以誠摯的新春祝福。

  1月26日下午,習近平冒著零下30多攝氏度的嚴寒,來到地處邊陲的內蒙古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看望生活在林業棚戶區的群眾。這裡是林區,這些年禁伐,正處於艱難的産業轉型之中。習近平十分關注當地林區改革發展和棚戶區改造,在車上就向當地幹部詢問有關情況,然後來到伊爾施鎮74歲的困難林業職工郭永財家中,察地窖,摸火墻,看年貨,坐炕頭,詳細了解一家人的生活。

  習近平表示,快過春節了,知道你們有困難,特地來看望你們。看到郭永財等群眾住房還比較困難,他叮囑當地幹部要加快棚戶區改造,排出時間表,讓群眾早日住上新房;要做好慰問困難群眾工作,讓每個家庭都過好節。習近平強調,我們黨員幹部都要有這樣一個意識: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

  習近平27日上午到錫林浩特愛民社區看望群眾。他走進衛生服務站、民惠超市、便民服務大廳,同工作人員和居民親切交談,了解社區關心低保戶、殘疾人及建設關愛型社區情況,對社區工作給予肯定。上車前,他叮囑社區負責人:“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全力為群眾排憂解難。”

  2015年,陜西 習近平:陜北高原給了我要為人民做實事的信念

  2015年2月13日至16日,習近平來到延安、銅川、西安等地,深入鄉村、學校、社區、科研院所、革命根據地紀念場館調研考察,並在延安主持召開陜甘寧革命老區脫貧致富座談會,給廣大幹部群眾送去黨中央的親切關懷。習近平還回到自己曾插隊落戶過的陜西省延安市延川縣文安驛鎮梁家河村看望村民們,並給鄉親們送上他自己出錢採辦的年貨。

  延川是革命老區縣,梁家河村位於延川縣文安驛鎮東南5公里處的大山溝裏。1969年1月,習近平從北京來到梁家河村插隊落戶,後來擔任大隊黨支部書記,在梁家河村的2400多個日日夜夜,習近平同鄉親們打成一片、結下了深厚感情,增長了見識和本領,錘鍊了意志和品格,對這裡的一草一木、一溝一岔、一峁一梁都飽含深情、常常牽掛。

  聽説總書記來了,村民們十分激動,紛紛趕到村委會小廣場,圍攏到總書記身邊,爭著向總書記問好。習近平同他們一一握手、親切交談,並同每一家合影留念。他深情地對大家説,我邁出人生第一步就來到梁家河,梁家河父老鄉親給了我無數關愛,使我受益終生。我永遠不會忘記梁家河,永遠不會忘記父老鄉親,永遠不會忘記老區人民。

  2004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曾接受延安電視臺《我是延安人》節目專訪,暢談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家庭等,回憶在延安的插隊歲月。在節目中,習近平説,“陜北高原給了我一個信念,也可以説是註定了我人生過後的軌跡。經過了陜北這一堂人生課堂,就註定了我今後要做什麼,它教了我做什麼”。

  習近平在一篇文章中回憶説,15歲來到黃土地時,我迷惘、徬徨;22歲離開黃土地時,我已經有著堅定的人生目標,充滿自信。作為一個人民公僕,陜北高原是我的根,因為這裡培養出了我不變的信念:要為人民做實事!

  2016年,江西 習近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2016年2月1日至3日,習近平來到江西吉安、井岡山、南昌等地,深入鄉村、企業、學校、社區、革命根據地紀念場館調研考察,

  在江西省井岡山市茅坪鄉神山村,習近平同村民一起打糍粑。他對鄉親們説:“我對井岡山懷有很深的感情。這是我第三次來,來瞻仰革命聖地,看望蘇區人民,祝老區人民生活越來越好。”

  神山村曾是一個貧困村。習近平視察村黨支部,了解村級組織建設和精準扶貧情況。他一邊看規劃、看簿冊、看記錄,一邊詳細詢問。

  在紅軍烈士後代左秀髮家中,習近平對一家人立足本地資源、依靠竹木加工增收脫貧的做法給予肯定,祝他們生産的竹筒暢銷。他指出,扶貧、脫貧的措施和工作一定要精準,要因戶施策、因人施策,扶到點上、扶到根上,不能大而化之。

  考察期間,習近平聽取了江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彙報,對江西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成績和各項工作給予肯定。習近平表示,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實實在在幫群眾解難題、為群眾增福祉、讓群眾享公平。

  2017年,河北 習近平: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

  雞年春節前,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來到河北省張家口市,看望慰問基層幹部群眾,考察脫貧攻堅工作和北京冬奧會籌辦工作。

  1月24日,習近平來到張家口市張北縣農村考察調研,同基層幹部群眾一起算扶貧賬、謀脫貧計,給困難群眾送去黨中央的親切關懷。

  在小二台鎮德勝村,習近平先後走進困難群眾徐萬、徐學海、徐海成家看望。他察看住房、生活設施、年貨準備情況,同每家人算收入支出賬,對照扶貧手冊詢問扶貧措施落實得怎麼樣,家裏還有哪些實際困難。

  習近平在同村幹部和村民代表進行座談時強調:要把扶貧開發、現代農業發展、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農民富、農業強、農村美。要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使黨支部更好發揮戰鬥堡壘作用,成為帶領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把鄉親們的事情辦好。

  結語

  通過習近平總書記春節前夕考察圖譜可以發現,他所踏足之處大部分是中國相對落後的地區,牽掛和關心的領域包括經濟建設、民生保障、民族地區發展等。

  “治政之要在於安民,安民之道在於察其疾苦。”習近平一再強調,要切身體會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他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説:“全面建成小康社會,13億人要攜手前進。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

  困難群眾,在習近平心中有著極重的分量;貧困地區,是他春節前夕走訪去的最多的地方。而把目光聚焦在習近平的每次考察調研行程上,更是不難發現,親自走訪困難群眾家庭是總書記的“必選項”。習近平在2017年新年賀詞中一句“我最牽掛的還是困難群眾”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在一次次的基層調研中,習近平都率先垂范,在細微處展示著領導幹部應該如何親民、愛民、為民著想。在習近平與普通群眾拉家常、討論年貨的生動細節裏,體現的是總書記的人民情懷。

  (本文來源於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央視網等媒體相關報道綜合)

[責任編輯:李傑]

相關內容

京ICP備13026587號-3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關於我們|本網動態|轉載申請|聯繫我們|版權聲明|法律顧問|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86-10-5361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