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質疑之聲淹沒流量福音

時間:2015-10-27 14:00   來源:法制日報

  如果一項惠民政策非但不能使民眾滿意,反而可能激起民眾的不滿情緒,那麼毫無疑問是在政策具體執行當中出現了偏差或漏洞

  三大電信運營商自10月1日推出流量不清零政策已有二十多天,但消費者似乎並不買賬。反倒是,有一些消費者在社交媒體中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10月26日中國廣播網)。

  電信運營商推行流量不清零,這本是惠及民眾的政策福音,然而,關於“流量不清零後消耗過快”的質疑之聲,卻為這一政策的實際效用打上了一個大大的問號。究竟是電信運營商耍手段暗中偷走了用戶的流量,還是用戶個人原因導致流量流失,這一謎題必須得到完全破解,方能使流量不清零真正得到民眾的認可並切實惠及民眾生活。

  從電信運營商的角度而言,若是流量不清零的執行過程不能使廣大用戶信服,導致質疑之聲淹沒了流量不清零的福音,無疑是與運營商的初衷相違背的。如此流量不清零非但不能使廣大用戶滿意,反而可能會激起用戶的憤怒情緒,運營商可謂是吃力不討好。因此,對於流量不清零後消耗過快的猜測,儘管用戶們很難拿出有效證據證明其中存在的“貓膩”,但無論是否確有其事,運營商都有必要出面進行解釋澄清,盡力還原事件真相。

  運營商回應質疑的方法無非有二:其一,運營商嚴格自糾自查,找出導致用戶流量計量失準的元兇,或是排除由於自身問題導致用戶流量消耗過快的嫌疑。流量不清零後,用戶在使用中流量消耗過快,很自然會聯想到是否是運營商內部流量計量程式有誤,或存在運營商刻意改變流量計量方式等問題。對此,運營商絕不能“任他雨打風吹,我自巋然不動”,繼續穩坐釣魚臺,忽視強大的質疑之聲,而是有必要開展深刻的內部自糾自查,首先自證清白。如果運營商能夠就此證明自身的流量計量不存在任何問題,就可以有效化解民眾的疑慮,也使用戶“流量消耗為何過快”難題的解決思路趨於簡潔明晰,更多地從自身手機、軟體、使用頻率等角度去探尋流量消耗過快的原因。

  其二,運營商有必要通過實際調查訪問典型用戶,助其找出流量消耗過快的真正原因,以此進一步破解流量流失謎題。為何如此多的用戶反映流量消耗快,如果不是存在運營商內部計量失準問題,那麼真實原因又何在?面對用戶諸如此類的疑問,運營商如果能通過對典型案例的調查分析,總結出不同類型用戶流量消耗過快的具體原因,既能給廣大用戶一個合理的交代,同時也可以間接證明自身流量計量的準確性。換言之,當真正的“流量蛀蟲”被挖出來後,流量不清零政策被證明是經得起考驗的實效舉措,必定能夠贏得民眾更高的滿意度。

  總之,如果一項惠民政策非但不能使民眾滿意,反而可能激起民眾的不滿情緒,那麼毫無疑問是在政策具體執行當中出現了偏差或漏洞。針對流量不清零後消耗過快的質疑,運營商理應通過自糾自查證明自身計量體系的準確性,並通過典型案例查訪分析總結出用戶流量消耗的真實原因,從而化解民眾心中的層層疑問。否則,一旦質疑之聲蔓延,淹沒流量不清零的福音將使流量不清零政策難以發揮實效,甚至會導致運營商逐漸喪失用戶的信任與支援。(侯 坤)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