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揚州炒飯是民間形式主義

時間:2015-10-27 14: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10月23日,江蘇揚州4192公斤重的“最大份炒飯”刷新吉尼斯紀錄。當日11時30分,新紀錄結果宣佈後,炒飯被大量裝進垃圾車拉走。此舉引發網友吐槽,指責主辦方“浪費糧食”“作秀”“處理不當”。24日,主辦方世界中國烹飪聯合會常務副秘書長桑建回應稱:已回收使用,未浪費。(《京華時報》10月24日)

  之後,根據《北京青年報》報道,4192公斤炒飯並沒有全部被倒掉,倒掉的只是已經“不宜食用”的部分。可是,網路上流傳出一張整車的糧食被浪費的圖片,引發了輿論一邊倒的抨擊。主辦方一定沒有想到,本來想借著“最大份炒飯”炒作一把,這一新聞反轉,著實讓人大跌眼鏡。不管是否全部被倒掉,本來給人吃的美食,現在卻淪為飼料,究竟算不算浪費,明眼人一看便知。

  有人説,花自己的錢,算不上什麼浪費。有網友在新浪微博中留言:“人家的材料也是買的,他願意炒,有什麼問題?”其實,炒作行為本可以理解。但無論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這場活動已經具有了公共屬性,也就不能違背公序良俗。這麼多的糧食變成作秀的道具,最後被整車倒掉,于情于理都講不通。

  近幾年,全國各地製作巨型美食的新聞層出不窮。長沙32個廚師炒出世界最大份辣椒炒肉、西安現2000斤巨型豆腐、12位大廚烹制世界最大剁椒魚頭、藍翔挖掘機師傅參與製作世界最大南瓜餅……總結一下,行銷炒作的“萬能模板”很簡單——只要把吃食做大即可。可以肯定的是,這類的“美食”,味道一定不美,因為“炒作”的味道實在太重了,以至於好不好吃沒人關心。

  一説到形式主義,很多人就會想到政府。其實不然,“變味”的世界之最也是一種形式主義。相比于其他發達國家的世界紀錄,我國這類項目缺乏創意,很多項目都是真金白銀砸出來的,並沒有多少技術含量,更談不上智慧。糟糕的是,這種所謂的世界之最還助長了浪費的風氣。從這一點來看,“八項規定”實施後,政府的形式主義少了,但“民間”的形式主義依然值得警惕。

  盲目挑戰世界之最,很多都是經濟利益驅動下的炒作行為,通過另類的“行為藝術”博取眼球。其關注焦點在於是否能成功拿到“最”的名號,卻意識不到如此行為會帶來什麼樣的後果。於是,只要達到炒作的目的,糟蹋糧食也就在所不惜。

  相比以前,一些國人雖然“富”了,但是人口基數大、自然資源不足、環境的承載能力有限,這些都是基本國情。建設節約型社會,這是社會共識。貪大求全打破吉尼斯紀錄成風,不理性地“炫富”就是民間的形式主義,嘩眾取寵的世界紀錄,即便拿到了,代價是不是也有點太大了?

  我們期待,國人對這種變味的吉尼斯紀錄興趣少一點。(章正)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