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拍照後救人 實乃次優選擇

時間:2015-09-21 10:24   來源:長沙晚報

  據多家媒體報道,近日,鄭州一老人摔倒,趴在地上,頭上和臉上流著血。現場多名市民站在老人旁邊,紛紛拿起手機拍照,並表示可以相互作證,老人是自己摔倒的。隨後熱心市民撥打110和120,拿衛生紙為老人擦臉上的血跡。幾分鐘後,急救車趕到現場,看到老人被安置好,路人也漸漸散去。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參與拍照並救助老人的市民所說的“最近發生好多起扶老人被反咬一口的事情,可不敢隨便上前扶,萬一被訛了可就麻煩了”其實並不確切。譬如最近網上熱傳的所謂“鄭州16歲少年扶倒地老人被訛”事件,早已被警方確認為交通事故,並非扶人被訛;而安徽淮南的“女大學生扶倒地老人被訛”一事,盡管尚未有警方結論,但結合各種信息,真相反轉的可能性非常大。

  盡管如此,人們對于扶倒地老人懷有一定的戒備心,還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在全國范圍內,的確發生過一些扶倒地老人反被訛的事件。在對倒地老人實施救助之前,先進行拍照和相互作證,並無不妥。

  好多人可能會據此批評人和人之間缺乏基本的信任,繼而得出世風日下的結論。我覺得這種看法有些偏激,事實上,“防人之心不可無”作為一種古訓,以德報怨的情形歷來是存在的。加之,現代社會資訊發達,“好事不出門惡事行千里”,人們對于類似的事件格外關注,這使得人們在救人之前格外多了一層防范心理。其實,在救人之前先拍照作證,先小人後君子,免得留下麻煩,又有什麼不可以的呢?

  可能還會有人斥責拍照救人者——人命關天,哪能顧得先拍照呢?這顯然有求全責備之嫌。能夠上來就投入救人固然很好,但相對于只觀望卻不救人的做法,先拍照再救人也不失為一種次優選擇,或者說是一種“次優道德”。更何況,有人拍照取證,有人同時撥打120急救電話,有人上前扶老人給擦拭臉上的血跡,也未必會耽誤多少時間。

  前些年,針對見義勇為卻招致自身安全受到威脅的問題,有人提出了“見義智為”的概念。殊不知,對于扶倒地老人這類現象,“見義智為”同樣適用——既救了人又能徹底地保護自己,有何不可?我認為,這樣的救人方式完全可以推廣開來,讓更多的老人得到及時救助。(李先梓)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