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催醒報銷這場科研噩夢?

時間:2015-02-09 10:50   來源:廣州日報

  “報銷就是一場噩夢。簡直就是我要你的錢,你要我的命。”前日在廣東省政協第十一屆三次會議分組討論上,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系主任梁琦的話,逗樂了在場的委員們。(2月8日《廣州日報》)

  把科研報銷之難比作“你要我的命”,聽上去有幾分喜感,但折射的卻是科研管理之苦之痛。面臨教學與科研雙重考核壓力的高校教師,一邊辛辛苦苦授課,一邊擠出生活和休息的時間做學問搞科研,在科研報銷時卻遭遇重重阻力,實在不應該。

  對於這部分教師來説,報銷難豈止是一個科研體制漏洞,簡直是一場生活噩夢。從這個角度講,科研經費管理方不僅應對報銷一路開綠燈,還應拿出部分經費,對科研出彩的教師予以獎勵。

  可問題是,“報銷難”跟以往高校科研經費管理鬆散、漏洞頻出的印象很不相符。過去,我們常説高校科研經費動輒搞“放水養魚”,上頭基本上不控制,下面基本上不監管,甚至出現個別地方領導給學校項目、學校給地方領導學位的“互利共贏”勾兌,一些科研經費甚至跑偏成個人提款機。譬如,不少老師用五花八門的手段套取科研經費,虛假發票、虛假合同、虛假賬目層出不窮,招待費、差旅費、勞務費屢禁不止,甚至家中的熱水器也是用科研經費“報”下來的,至於用科研經費買房買車,更是早就成為教師間心照不宣的秘密。

  科研經費報銷到底難不難?有人為它跑斷腿,有人卻能變魔術般將其變為個人的“提款機”,輕輕鬆鬆領到成百上千萬。説到底,這跟報銷者的身份地位、人脈資源有關。正如此前媒體多次針砭的那樣,當前我國高校科研管理行政色彩太重,人際味道太濃。科研報銷權力化、金錢化和形式化後,託人情、跑關係、拉經費現象就不可避免了。

  所以,科研報銷的真正噩夢之處在於,有權有勢的大佬將其視為“唐僧肉”,想咬一口就咬一口;沒關係沒地位的青年教師將其看做“天鵝肉”,盼穿秋水,可望而不可即。當學術權貴們輕而易舉地中飽私囊時,學術新人們還在頻頻“望報銷興嘆”。故而,催醒報銷這場科研噩夢,不能“一刀切”地戴上緊箍咒,出臺嚴苛的學術報銷管理制度,防止“跑冒滴漏”流失固然重要,但也要對青年教師做適當照顧。

  一方面,儘快廢除籠統的、一鍋粥式的財務報銷制度,而要細化科研項目的規定內容,出臺針對性的制度措施,明確追加責任條款和驗收評估懲獎;另一方面,像航空出行那樣,建立學術誠信與黑名單制度,對有問題的項目負責人果斷“差評”,打入“黑名單”、限制科研項目申請資格,甚至將學術誠信、科研信譽納入誠信體系建設,讓有學術腐敗劣跡的人在銀行貸款、交通出行等方面都受到影響。

  此外,應儘快出臺專項立法,完善科研項目立項審批、經費使用、監管評估,用法律之手將科研經費財權和審批權分離,引入公正、公平、公開的專家評審制,像西方一些大學招生那樣“寬進嚴出”,對科研項目做實打實的評估,守好學術出口,卡緊考核要求。當報銷的暢通程度與科研項目的好壞掛鉤時,報銷的噩夢才會有真正的夢醒時分。(唐金鳳)

編輯:張潔

相關新聞

圖片